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太原科技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2-06 16:00:38

据最新太原科技大学招生网和江苏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江苏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3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9224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太原科技大学,不过每年太原科技大学在江苏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太原科技大学

1、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太原科技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307名;

2、江苏高考2021年考生上太原科技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434名;

3、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太原科技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5631名;

4、江苏高考2021年考生上太原科技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7569名;

5、江苏高考2020年考生上太原科技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2243名;

6、江苏高考2020年考生上太原科技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3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7019名;

二、太原科技大学在江苏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太原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3 29307 省政府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21 85631 省政府

2、2021年太原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8 30434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99 87569 省政府

3、2020年太原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江苏 理科 - 本二 343 92243 省政府
2020 江苏 文科 - 本二 331 27019 省政府

二批征集志愿与专科志愿有冲突吗

二本征集志愿是在专科志愿录取前投档录取,两者没有任何冲突。不必须报专科。

考生在填报二本征集志愿前,必须首先填报好专科志愿,填报二本征集志愿后,二本征集志愿会马上投档录取,如果被征集志愿录取了,专科志愿就作废了,还有一种是专科志愿会接着投档录取。

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退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求志愿”。

300分能不能上专科军校

300分不可以上专科军校。300分基本不能上军校。专科基本没有军校,其次军校是提前批次录取。高考分数都在211,985学校招生分数之上。一般一本线以上才有可能录取。也有极少的二本军校,但也需超过二本本科分数线,如果有强烈的军旅情节,可以选择定向士官学校。

军校的录取分数线颇高,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审核也十分严格,没有个500分以上很难报考,而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被誉为“小军校”的院校,学生300多分的成绩就能录取,中等考生可要多多留意。

有的学校被誉为“小军校”,虽不是正式军校,但却培养军队所需人才,它就是定向培养士官的院校,属于归地方院校所属,全国仅有47所院校。

三、太原科技大学学校介绍

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也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6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6年)。 1952年,学校前身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创建,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研制先驱支秉渊先生出任校长。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1955年长春汽校、汉口机器制造学校锻冲专业并入。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并入。1998年改为省部共建、省管为主。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 学校秉承“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精神,经过六十余年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科为两翼,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学、工学、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 18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6个。 学校现有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工程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工程管理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其他类型平台9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60人,博士生导师56人,硕士生导师461人,集聚了一批*、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青年三晋学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6个。2017年,我校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黄庆学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6000人,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学校设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山西省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多年居全省高校前列。 “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数十项,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攻关任务,2015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数进入全国大学20强。2016年以来,学校在山西省“1331工程”建设中获财政支持总额位居全省高校第四。 学校是产学研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2001年学校联合太重集团、太钢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山推集团等全国40多家机械制造骨干企业成立产学研董事会,先后与三一重工、中信重工、中联重工、徐工、柳工、洛阳轴承等全国两百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并与江苏海安县合作建设海安锻压装备产业研究院,与山西省晋城市合作建设晋城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出12万多名优秀学生,校友遍布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许多校友成长为优秀的科学家、一流的工程师和杰出的企业家。北斗三号总设计师陈忠贵,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普煜,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文,洛阳轴承集团公司董事长赵东海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路线,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和日本丰桥创造大学等数十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大学生“2+2”、“3+1”、等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及教师互访交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