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萍乡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萍乡学院招生网和江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江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18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3061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萍乡学院,不过每年萍乡学院在江西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萍乡学院

1、江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萍乡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6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0227名;

2、江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萍乡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0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010名;

3、江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萍乡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6815名;

4、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萍乡学院(中外合作)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5、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萍乡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399名;

6、江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萍乡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7285名;

7、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萍乡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7904名;

8、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萍乡学院(中外合作)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0612名;

二、萍乡学院在江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萍乡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江西 理科 本二 464 100227 省政府
2022 江西 理科 专科 408 12010 省政府
2022 江西 文科 本二 502 30446 省政府
2022 江西 文科 专科 409 10906 省政府

2、2021年萍乡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江西 理科 本二 472 89383 省政府
2021 江西 理科 专科 389 26815 省政府
2021 江西 文科 本二 530 27285 省政府
2021 江西 文科 专科 411 18714 省政府

3、2020年萍乡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江西 理科 本二 488 81827 省政府
2020 江西 理科 专科 182 - 省政府
2020 江西 理科 专科 380 30399 省政府
2020 江西 文科 本二 511 27904 省政府
2020 江西 文科 专科 266 130612 省政府
2020 江西 文科 专科 396 22370 省政府

哪些二本适合压线生捡漏

学校名办学性质学校类型批次最低分数
宝鸡文理学院公办师范二本443
渤海大学(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46
巢湖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40
赣南师范大学公办师范二本439
广西医科大学公办医药二本44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公办师范二本436
河北中医学院公办医药二本435
衡水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39
湖北医药学院公办医药二本438
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理工二本445
锦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公办医药二本443
廊坊师范学院公办师范二本435
莆田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40
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公办民族二本443
新疆农业大学(较高收费)公办农林二本439

平行志愿填报有什么注意的

1、摸清平行志愿:退档有风险,填报需谨慎

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风险,事实上,平行志愿填报最主要的风险应属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

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规避平行志愿退档风险,应避免填报专业志愿太高,尽量填写服从调剂,否则容易退档,还有一些不满足学校的特殊规定,例如视力等身体条件没达到学校标准,单科分数没达到院校要求。

2、认真阅读大学招生简章:一定要认真研读,它会告诉你每个专业的真谛

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读招生简章,详细了解该校某一专业的内涵。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非常大。有些专业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差异。

3、冷静选择热门专业:关注是必要的但请把目光放的更宽些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很难挤进热门专业。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的同时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三、萍乡学院学校介绍

萍乡学院坐落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江西省萍乡市。 1898年创办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萍乡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芦溪县是中国最大的电瓷产业基地;湘东区是中国工业陶瓷重要生产基地。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傩面具、傩舞、傩庙“三宝”俱全;中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远播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被誉为“云中草原、户外天堂”。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 萍乡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溯源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80载办学春秋,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毕业生。首届毕业生刘天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材料、机械和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升迅速,本科办学初见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萍乡市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32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47人,其中本科生11596人。 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1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9.46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实训室167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75个。建有省级柔力球训练基地和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65.4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29.22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范围,网络出口带宽8100Mbps。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4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9门,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2013年以来立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31项、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67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升本以来投档线均高于控制线25分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444人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共计27项;省级一等奖37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80项,省部级共计173项。学生研发冰壶堡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在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各界欢迎。 学校对接地方产业,着力建设了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海绵城市研究院等4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614篇,其中SCI论文81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4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 风好正是扬帆时。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具备了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形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等方面初步形成办学特色。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2021年12月更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