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电影推荐观后感台词排行榜花落花开观后感

思而思学网 2023-12-08 13:22:58

观花落花开,看物是人非。我总喜欢在花开花落这些词后面紧接着来句物是人非,毕竟看多了年轮流转,自然懂得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言归正传,花落花开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他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传记片,讲了天才萨贺芬极为坎坷的一生。电影开篇主角以一个行为举止诡异的女仆形象出现,她或是偷拿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是游离在大自然的绿色纯净里,或是干脆把电影标题和她放在一起,我都没法把她和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或许后来说她是个联邦间谍,隐秘而伟大更合乎我的逻辑推理。但是一位艺术家奋斗的秘密是我们这些在她的小房子外面的人所不知道的,她拿了那些材料自己做颜料,她热爱画画,她痴迷于画画,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喜欢有梦想的人,看到他们追逐梦想的永不放弃的勇气,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震撼和感动。

可是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她每天要做好几份工,擦呀、洗呀、刷呀,每天忙不完的劳作,还记得她和那两个修女在一块,她给她们做了吃的,一个修女说你还缺什么呀,她说我缺的是时间。是呀,花落花开,流年和落花一样化作尘埃散在记忆里。不只是萨贺芬,想一想刚进大学的你,期待快点毕业的你,和现在的嘲笑刚来时的你,一恍惚大学同学都没怎么深交,图书馆都没去过几次,画都没好好画过几幅,转眼间就快到了大三,不算奔波的大四,大学生活就这样……不注意时画上了句号。比我们少很多时间的萨贺芬最起码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她白天无休止的工作,晚上点着灯画画,她没有老师,没有参考书,没有投资,她有的只是执着,她祈祷圣母看到她的执着。我想圣母指引一个人看到了,威廉伍德无意中的看到了萨贺芬的画,即使威廉伍德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是他相信灵魂,而灵魂感知力使坐着的他也能看到墙角扔的萨贺芬的画,无巧不成书是用来哄骗小孩子的吧,威廉伍德在别人家看到别人不珍惜的扔在墙角的画竟然是自己的仆人画的,说是巧合,还不如以西方人的诙谐说是神的帮助更加可信吧。她的伯乐来了,威廉伍德认可了她的画,可是她是多么的自卑可怜呀,她全然不相信自己,她太过于自卑和感性了,不像威廉伍德只相信灵魂,只相信人有灵魂,而她相信神,相信小牛离开了,母牛会哭。其实我也相信小牛离开了,母牛会哭,毕竟它也是一个母亲。

威廉伍德开始慢慢的让她找到了自信,她很愉快的画好画后拿给威廉伍德看,她的小秘密逐渐公之于众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悲欢离合,一战来了,作为德国人的威廉伍德只能离开法国了。威廉伍德临走时叮嘱她一定要坚持画下去,她悲切的看着他问他是不是喜欢和他在一起的那个女人,是不是要和她离开,威廉伍德无奈的告诉他那只是他妹妹。萨贺芬的举动在她以往的生活和现在情形对比时那还不算爱吧,至少在我看来那不是,她执着于自己的画,正如她执着于她最初爱的那个军人一样,都在她的灵魂深处。在我看来那只是她对威廉伍德是有所依靠的,在她孤苦伶仃的生活里才刚好出现一道光,她的画终于能卖点小钱出去了,可是光还没有暖热心脏就要散去了,想着她又要回到往日的日子,她又展现出自卑的说我不会站在黑暗里傻傻等待这束光会再次点亮的。

他走了,不过她还是躲在小房子里隔着外面的枪零弹雨声继续画着自己的画,她没有等,他再次看到他的画是在一次画展上,足可说明她在寻找其它的出路。不过可以理解,时隔多久了,还无休止的等待太难了。不过没有那么多的伯乐,把她的画扔在墙角的人,和画展上寥寥无几的人都说明能把她的画推向高度的恐怕只有威廉伍德了。他们再次联手了,威廉伍德说她的画进步很大了,还说要给她举办画展,那束光再次亮了,而且这次足可以照亮整个狭小的屋子。物质和精神的决择是俗世凡人的通病,小屋子被照的太亮了后她的欲望告诉她屋子太小了该换个大的了。是的,她的欲望被唤醒了,这个单子寄给威廉伍德,那个寄给……甚至原本自卑的她,告诉威廉伍德那个不善与人来往的她,逐渐让很多人来看的画,评价她的画。不过其实我并不太介意她后来的这些反应,不想过于批判的举动,因为看待一件事,一个人我会选择从全局出发,这个故事我完整的看完了,你仔细想一想一个人到中年孤苦伶仃了一辈子的妇女不该有一时的享受吗,她就应该这样生下来就一辈子为奴为婢吗?每个人都有追求品质生活的权利,每个人也有一时的看不清自己,毛泽东还不是人到中年来了场文化大革命,希特勒也曾大杀特杀过犹太人,要不是他的这一举动爱因斯坦也不会吓的跑路到美国,要不然希特勒就有可能拿着原子弹统一全球了。所以萨贺芬只是辛劳创作了一辈子最后满足一下内心的欲望而已,我想要不是经济危机,按照威廉伍德妹妹的坦白,威廉伍德是会满足萨贺芬的愿望的,至少我期望会。

祸不单行,萨贺芬的画,也是萨贺芬的艺术,更是萨贺芬要给于全部的新郎。始终没有在她生前得到所谓的除了威廉伍德的世人肯定。经济危机来了,威廉伍德也没有办法,所有人都压缩经济,控制输出,人们在解决了糊口时才会想到欣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总统都无法操控的,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威廉伍德。画展不能举行了,打给威廉伍德的电话里的泣不成声的骂声的萨贺芬,穿着婚纱领着两个大袋子满街送礼物的萨贺芬,精神病医院过激反应的萨贺芬,此时的萨贺芬在我看来是遭受到了生命里打击的极点。想一想她之前告诉过威廉伍德说不开心的时候她会看看花看看草摸摸树,可是那都是一些生命上的小坎坷,这次就大不相同了,她的画给很多的人看了,她甚至告诉了她最信奉的圣母,天使,她还买了最隆重的婚纱,一切都为画展,可是生不逢时,祸不单行,她的画再一次要推迟展出了。萨贺芬再也承受不了了,想一想她的遭遇,第一次的被认可,第一次的离开,又一次的要推向高峰,又一次的跌入谷底,这样的大起大落她再也无法面对了。这也是由于她太爱她的画了,她没有爱人,只有与画作伴,我想此时的她进了精神病医院,对种种的打击再也无言以对,也只能选择逃避了。

故事的结尾萨贺芬拿着一个小凳子走到了一棵大树地下,她隐隐约约回到了最初的纯净,他若即若离回到了最初的爱。(即使没人告诉她她的画已经卖出了三幅)

萨贺芬死了之后,威廉伍德还是为她举办了画展,萨贺芬成为了伟大的画家,她坎坷努力的一生也成为了艺术史上不朽的神话。

电影《花落花开》观后感二

这是个名叫塞拉芬娜的女人,她是一个画家,一个疯子,一个仆人。她正在那儿擦地板,在这桌艺术的盛宴里,她只是一个仆人。即便是大学里的美术史教授,如果没有看过《塞拉芬娜》这部电影,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当时的法国,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画家。

她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却精准的抓住了那个年代艺术的神韵。她的画稚拙中透着一种原始的魅惑,这魅惑最终化为一种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当塞拉芬娜把她的画拿给邻居们看时,他们呆住了,无言以对。

塞拉芬娜说:“有时,我也会被自己的画吓着。”

别人问她:为何要画画?受到家人影响吗?或是老师的影响?学过画画?萨贺芬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她说:1905年,她的“守护天使”提示她开始提笔作画,于是她就开始了画画。不论是穷困、不论是战争,她总能全身心投入,不离不弃地一直坚持着绘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伟大力量?那一定是种信念和信仰。

也正如所有天赋秉异的画家一样,永远都有着孤独感,总是一个人。也正如所有的那些不得志的画家一样,她的生命曲折婉转,大起大伏... 塞拉芬娜最终疯了,并死于疯人院。

一棵树上的果实相互推搡着要从画布里爬出来,树叶像一只只眼睛,惊恐万分。正如凡高的向日葵,在阳绚烂的色彩下,却潜伏着神经质般的躁动和不安。这种病态的、虚假的繁华正是塞拉芬娜后来生活与精神的写照。

俄国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说过:天才的创作高潮经常是与地上的不幸生活相联系。他说艺术的意义在于,它转入另一个面目一新的世界,它从日常生活的权力压迫下解放出来,并且对日常生活进行艺术的改造。其实你记不记得我也说过类似的话。这真的是共识,绝对不是巧合。那些孤独的天赋使他们异于常人,绝顶聪明或者敏锐,却又往往怪僻癲狂,这种现象在艺术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人类艺术史上,有某种精神异常、抑郁、疯狂、或者酗酒、滥用药物乃至走上自杀道路的人比比皆是。丁尼生、海明威、拜伦、凡·高、舒曼、伍尔夫……这一长串名单绝非“意外”。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的笔记和传记,你要是有心,发现很多人都为狂躁和忧郁所苦,甚至让人走上自杀的绝路。柴,蒙克,梵高,好多。。。不是那种最俗的艺术家,而是这种有巨大能量的艺术家。伍尔夫自杀前给丈夫留下的字条所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灵魂,更别提别人的灵魂了。”正常人是不会有这么多的思考和洞察力的...

有人说:天才的才华让人羡慕,但天才的人生确没有人愿意去尝试。但是我不这么认为。被发现了的天才是没有放弃的自己最原本的梦想的。其实很多天赋秉异者最后还是屈服于现实的压力了。或者是坎坷的命运,被埋没。而出了名的,都是一直在坚持着的。所以异常的悲剧和震撼人心...

为什么不愿意尝试?我觉得强大的精神力会使人脱离一切苦难。那样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就像梵高眼里的花朵美的令人心痛。艺术家就是扑火的飞蛾。也像拍动羽翼飞向太阳的依卡洛斯,因为太靠近神而注定陨落。灵性令人不能自己,狂热的追逐,明知最终会被炽热吞食还是义无反顾。这才是艺术的献身精神。

当然了。艺术有很多种。我说的是最尖锐最疼痛最深刻的那种。也会有工艺美术之类修生养性的。其实你们都能感觉出,最深入人心和共鸣的是哪种。养眼的艺术也很伟大,但是我更偏爱这杯有一点悲剧情怀的,不同的艺术有着不同的人生基调。会和不同的人产生共鸣。所以显然,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共鸣...这似乎也是种悲剧。

知道吗,我是在她的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虽然我还年轻,说我的一生如何还太早。但是共性总是有的:孤独,不被理解,现实里和精神里的人格和心灵是分裂的,生存的压力激化了精神世界的肆意疯长,没有专业教育,或者是不按主流风格来。

这样的被悲剧情节,是艺术家里面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常年饱受抑郁和狂躁双重折磨的人。心为形役。他们一般都是曾经或者躁狂性抑郁症,这样的共性,和生活经历。注定了我和你也不一样。如果走下去。不恰当的说,或许你就是毕加索和达利,而我是蒙克和梵高。更不恰当一点:你会是罗丹...而我则是悲剧的烟火照亮你的眼睛和心灵,然后陨落:克劳戴尔,罗丹的情人。

其实他们的区别不是天赋,而是人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