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内蒙古农业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2-17 01:27:04

据最新内蒙古农业大学招生网和辽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辽宁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5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01844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内蒙古农业大学,不过每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辽宁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内蒙古农业大学

1、辽宁高考2022年考生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物理最低分需要4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0412名;

2、辽宁高考2021年考生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物理最低分需要43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639名;

3、辽宁高考2020年考生上内蒙古农业大学(八省区对等协作计划,蒙语授课其它)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5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1844名;

4、辽宁高考2020年考生上内蒙古农业大学(招收加试蒙古语蒙古族考生其它)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7112名;

5、辽宁高考2020年考生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5957名;

二、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辽宁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辽宁 物理 - 本科 444 70412 省政府

2、2021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辽宁 物理 - 本科 432 69639 省政府

3、202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辽宁 理科 - 本科 359 101844 省政府
2020 辽宁 理科 - 本科 421 77112 省政府
2020 辽宁 理科 - 本科 446 65957 省政府

高考军校一般体检标准

第一项:身高,男生要求1米62以上,女生要求1米6以上。

第二项,体重,男生不超过标准体重的3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20%。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减110.给大家举个例子,180的标准体重是70公斤。

第三项,视力,裸眼视力不低于4.5,矫正视力不低于4.9,特殊兵种要求更高,如潜水、空降兵不得低于5.0.视力是体检中刷人很多的项目,毕竟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很少有不近视的。但也不是不能补救,在体检要求中,允许通过激光手术矫正,矫正后裸眼视力达到4.9就可以了,但必须矫正时间超过半年。如果高三想报军校,这个学期就要做矫正手术了。

第四项,色盲,色弱不合格。

第五项,疤痕,身上没明显疤痕。

第六项,纹身,面部和颈部纹身不得超过3厘米,其他部位不得超过10厘米。

二本最好的传媒大学有哪些

二本最好的传媒大学1、浙江传媒学院

这所传媒学院作为我国二本传媒学院中排名最靠前的一所,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之称,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二本最好的传媒大学2、山西传媒学院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多年来为中央和各级各类传媒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业界人士口中有“老华广”之称。作为我国第三大传媒院校,是全国三所公办传媒本科院校之一,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二本最好的传媒大学3、四川传媒学院

它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是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优秀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等称号。

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校介绍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办学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历史沿革 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办学规模 学校现设动物科学学院等23个院部(含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35080人(校本部28561人)。现有研究生4583人(其中全日制3067人),博士研究生639人。现有留学生154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4万亩(包括科技园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360亩(校本部2630亩)。校本部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92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亿元。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3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种。现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82个,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师资队伍 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35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3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1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45%,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52.11%。有“*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中组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1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1人,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获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91人、草原英才团队36个,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0人。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人。入选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9人。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教师9人。 教学工作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3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个。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和农业部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十三五”承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级6项、自治区级175项。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0个、重点建设专业6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优质精品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自治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14门。“十二五”省部级规划教材38部,蒙古文教材24部,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7部,获得国家林业局林科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3部。“十三五”省部级规划教材58部,蒙古文教材44部,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5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73项,获全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13项。 科学研究 “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3000项,科研进账经费逾12亿元,其中,包括杰青、优青、重点项目、重点国合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6项,总经费2.75亿元;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总经费1.29亿元。2017、2018年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特色动物基因组及乳酸菌等研究领域的3项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成果奖78项,其中一等奖13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5项。立项建设校级科技创新(培育)团队30个,其中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农业部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团队9个。建成国家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和人文社科基地)66个。 社会服务 2013年学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入选“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教师13人,学校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批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个。2018年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全面统筹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通过“校-地-企”合作,建设了7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30多个特色产业基地与科技服务点。自主培育研制的益生菌菌种、兽用疫苗等成果实现了转化,签约金额累计5000余万元。近年来,学校横向项目年均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2013年至今,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班146期,为区内外培训各类科技人才8000余人次。学校与正大集团、伊利集团、蒙牛集团、蒙草抗旱集团、金宇集团、赛诺羊业、民丰薯业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土右旗人民政府共建“敕勒川农博园”,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和24亩日光温室建成投入使用。 开放办学 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近五年,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外访学、学术交流500余人次,国外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800余人次。学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参加了有关“一带一路”教育援外项目及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25期,累计培训来自52个国家的600余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学校自2005年开始实施“2+2”合作办学项目,共选送248名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学校自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先后招收来自蒙古、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526人。 社会荣誉 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和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区首批“文明校园”称号。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和“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动物科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兽医学院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2020年4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