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十来岁,穿着一件灰不灰蓝不蓝的大棉袄,低着头,缩着脖子坐在一个小凳子上,他面前摆着一个杂货摊。我带着一股自己也弄不明白的情绪走过去,开始看小摊上的物品。
我粗略地看了看摊子上七零八碎的东西,最后把目光停留在一个别针上。这只别针外围是银色的中间有一颗红色的心,十分精致。我拿在手中欣赏着。老人抬起头,看着我说:“哦,小朋友,买一个吧!多漂亮啊!很便宜的,两元钱一个。”我把目光转移到他的脸上,又一个意外,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啊!似橘子皮一般打着皱,分明是一张经历过烧伤的脸。我有点惊慌失措地放下手中的别针,谎称自己没有钱。老人坦荡的眼底闪过一抹失望,他用那双同样经过火灾的怪手,拢拢大棉袄,又如刚才一样沉默了。
我走过一家私人小店,流行歌曲从录音机里传出。店里坐着一个很漂亮的女郎,手里还抱着一个热水袋。我走进小店,真暖和!我的目光又被柜台里一只同样的别针吸引住了。我指着别针问:“阿姨,这别针多少钱?”“5元”,她用冰冷的眼光看着我,毫无表情地抛出两个字,又一次使我感到意外。这时,老人那孤独的身影,真诚的眼神……都一股脑儿从我的脑海中闪过。我突然走出小店,向那寒风中的老人奔去。
远远地,我又看见了他。我快步走上前,递上两张1元的钞票,说:“爷爷,买一个别针。”他抬起头,虽然有些惊奇,转眼他脸上又绽开一片笑容,迅速拿出一个给我。我笑着接过别针,看着他说:“爷爷,你应该卖5元,别人都这么卖。”他又有点惊奇地看着我,继而笑道:“它,不值!”含着笑意的眼光闪过一片真诚的目光……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光顾这个杂货摊,但我常常记起这位卖别针的老人。
这是一篇写人文章,作者讲述了路上一位卖小物品的老人。作者通过描写老人的货品价格合理,展现了这位老人真诚的内心。作者在描写时,能够细致描写老人的外貌和老人的动作,“他用那双同样经过火灾的怪手,拢拢大棉袄,又如刚才一样沉默了”,生动展现了老人的沧桑。文章采用总分总形式,结构紧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