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白城师范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5-08 18:15:20

据最新白城师范学院招生网和内蒙古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内蒙古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27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6305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白城师范学院,不过每年白城师范学院在内蒙古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白城师范学院

1、内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2803名;

2、内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2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3334名;

3、内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中外合作)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2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1784名;

4、内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7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3051名;

5、内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中外合作)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0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811名;

6、内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2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271名;

7、内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277名;

8、内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白城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2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554名;

二、白城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白城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39 54657 省政府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46 52803 省政府
2022 内蒙古 理科 专科 319 59555 省政府
2022 内蒙古 文科 本二A 409 13811 省政府
2022 内蒙古 文科 本二A 429 11271 省政府
2022 内蒙古 文科 专科 360 19714 省政府

2、2021年白城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23 53334 省政府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29 51784 省政府
2021 内蒙古 理科 专科 274 63051 省政府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二A 428 14967 省政府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二A 460 10836 省政府
2021 内蒙古 文科 专科 394 19277 省政府

3、2020年白城师范学院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65 49260 省政府
2020 内蒙古 文科 本二A 466 14448 省政府
2020 内蒙古 文科 专科 423 21554 省政府

二本成绩要不要去外省

二本成绩适不适合去外省读书这个问题其实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想要本科毕业之后马上就业,选择本省的院校好处会多一些;成绩二本中上等的水平,本省二本院校层次没有那么高,那这种情况选择省外的院校好处会更多一些。

如果成绩一般,并且没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我们选择本省二本院校的好处是本省二本院校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的认可度会大一些,并且普通院校的校招,大多数都是本省的企业,对于毕业生而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自己足够优异的话,大学老师还会给推荐工作,因为老师教书多年,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

提前批次和普通批次可以同时报吗

可以。

高考填报志愿批次大致分为:本科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以及专科批等招生批次,每一次批次都有对应的填报时间,而且每个省每个批次的时间也不一样。

虽然提前批次是在本科批前面填报,但在本科批填报时间开始时,填报了提前批次的考生仍然可以填写本科批志愿,因为在本科批志愿开始填报时,提前批次的录取工作可能还未结束,为了避免没被提前批次录取而错过本科批次填报,考生最好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

如果你被提前批次的学校给录取了,那么考试院系统将不再继续检索你填写在本科一批的档案;但是如果你没有被提前批次的学校给录取,考试院就将继续检索你本科一批的志愿。

三、白城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7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18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3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33人。全日制在校生12406人(含分院447人)。 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50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高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2项。 学校着力凝练科研特色,建有“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中心”等16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7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励15项;教师发表SCI、EI、CSSCI、CSCI等索引收录论文410篇;出版著作16部;获国家专利107项。 学校与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国(境)外30余所高校在师生互访、人文交流、合作办学及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友好合作。为“中文联盟”“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组织会员单位。与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了公费师范生。 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共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7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继续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办学方向,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狠抓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两个重点,凝练教师教育、区域文化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特色,夯实学校发展的人才、制度、物质、文化四个基础,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勇于担当,为创建师范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学生数据截止到2020年10月15日,其他数据截止至2020年8月31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