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精华二篇

思而思学网

当前,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要求我们把中央精神和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改革发展举措的执行力。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浅谈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成立之日起就遵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坚持严格落实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纪律。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期,我们党靠严格落实党内各项法规、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把党锻造成坚强战斗堡垒,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严格落实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党中央把严格落实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武器,为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清除蜕化变质分子提供了准绳。

严格落实党内法规、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重在提升执行力。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党内法规的权威也要在实施中得以体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准则》和《条例》的作用,关键是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从“三个强化”入手,在持之以恒上见成效。

强化学习宣传。加强学习是党员、干部自觉执行党内法规的基础与前提,学深才能悟透,悟透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干部应坚持用*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用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政治信仰,强化党内法规认同,增强执行党内法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级党组织应把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日程、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课程、纳入党员考察培养体系,使自觉执行党内法规的观念入脑、入心,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思想准则和坚定信念。

强化责任追究。《准则》和《条例》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加大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有利于在党内法规落实上实现责任“无缝对接”,对执行党内法规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执行党内法规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觉行为。严格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可以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在执行党内法规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的党内监督,能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得到有效执行。应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包括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在内的党内监督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紧紧扭住权力运行这个核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通过巡视等从严治党利器,定期对落实党内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内法规执行中的偏差,坚决防止宽松软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按制度规范和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党内法规良性运行,用监督制度的刚性保障党内法规的落实。

【浅谈解放思想提高执行力心得体会2】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为己所用,形式主义、大轰大嗡……这些乱执行、软执行、不执行,让法规制度变形走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李克强总理如是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政府执行力提到了新的高度。

执行力是政府行政的生命力,它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政府为民服务的效果,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大局、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政府自身的公共形象。假如政府的执行力不够强,再好的政策、再完美的制度、再宏伟的目标都只是空中楼阁,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政府执行力建设不容忽视。

关于政府执行力建设,近年来中央政府已经“喊破了嗓子”,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是否真的“甩开了膀子”。如今,在一些地方,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为己所用,形式主义、大轰大嗡……这些乱执行、软执行、不执行,让国家的法规制度变形走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是“本位主义”的体现,即是否执行取决于该政策对本地、本部门是否有利;是“官僚主义”的结果,即是否执行并不取决于政策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取决于上级领导的态度;还有“拜金主义”的掺杂,即是否执行都会考虑到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

政府的公共权力来自人民,唯有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长期执政。因此,解决执行力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到底对谁负责”的问题,唯有政府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执行力才会不断增强。

不可否认,执行力的强弱,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关联,如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不分,难免会出现“有利可图的抢着做、无利可图的踢皮球”,一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难以到位。更为重要的是,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今天,政府的“自我革命”不够充分,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超出职责范围和承受能力,又不符合群众需求的决策,政府执行起来往往费力不讨好。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力问题,就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就必须科学界定部门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科学决策、执行流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当然,政府执行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机制。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重布置、轻落实”,忽视执行中的种种乱象,缺乏对执行的过程控制,进而经常出现事后弥补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行政问责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实行奖优、治庸、罚劣,为政府执行力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执行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自觉实践。“修行在自身”,各级政府应该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项政策,积极投入每一项改革,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的发展、赢得百姓的信任。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