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形式的基因决定了发展的方向

思而思学网

那些消失的企业,表面上最后都是因为资金的枯竭而倒闭,但深层的原因却无一不是管理不善。

1、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形式。特点是:重组织、追求革新,有明确的目标,面向外部,上下左右沟通良好,责任心强。

2、停滞型企业文化形式。特点是:急功近利,无远大目标,带有利己倾向,自我保全、面向内部,行动迟缓,不负责任。

3、官僚型企业文化形式。特点是: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因为管理不善,所以,原来行情看涨的企业,渐渐地内部冲突加剧,关健人才流失,创新不力,反应迟钝,成本高企,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萎缩,现金流困难,乃至周转失灵,玩完了散伙。

“大企业类似于大船,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强,……,大企业最担心的是管理混乱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在大企业中,所有的市场问题都可以在内部管理中找到根源”。

如此,这位官员的一番肺腑之言自然要在我的内心引起一种强烈的共鸣。不但共鸣,而且我在这里还要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把它更进一层:中国企业管理不善的深层原因,如果不是百分之分,绝大多数都根在文化,根在先天不足的文化基因。

因为有缺陷的文化基因,或且叫狭隘、片面的价值判断标准,所以源于企业高层管理的,大量不合时宜,不合市场规律的战略、决策、判断、方案、行为、机构、职能、制度、流程纷纷出笼,源源不断,滚滚而来,错上加错,难上加难,愁上加愁,所以,到头来,企业一定、肯定、必定会一无所有地玩完了散伙。

然而,长期以来,仅管文化基因之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是这般的不言而喻,但人们对诸如究竟什么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基因?什么是中国企业文化形式的基因缺陷等事关病理分析、事关治本之策的终端问题却无一个系统而明确的认识。进一步的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为参照,立足于中国企业的培根固元和强身健体,从内到外,从文化到体制,一步步地改良,一点点地演进当然也无从谈起。

说到这儿,中国企业的文化基因究竟为何呢?

以我的观察和体验,主要应包括以下五种:

首先是传统农耕文化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为久远,连绵几千年而不绝的农耕文明史,农耕文化早已深入全体国民的灵魂和骨髓,传统农耕文化无疑要算是对中国企业最有影响力,最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

农耕文化,顾名思义,无论多么的优秀、多么的源远流长、多么的“博大精深”,总归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因而,农耕文化就其主流而言,势必与现代市场社会的要求相悖,势必要成为中国企业进步的阻碍,这是不以我们的民族情感转移而转移的。

我向来不反对中国企业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我也相信传统文化中的确存在部分值得当代中国企业去弘扬的理念,但问题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何在?优秀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如果不把这类问题弄明白,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会错把糟粕当优秀。或者,那些言必称优秀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大师”们,压根就是在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名,行贩卖传统文化糟粕之实,挂羊头,卖狗肉。

其次是公有企业文化形式

中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不要说至今仍然是公有性质的企业,或是由原来的公有企业转换而来的民营企业,即使是非常纯粹的民营企业,也会因为身处一个公有企业占主导的环境,因为内心深处的官本位文化而“近公者公”。

譬如,民营企业无论大小,对“首席执行官”、董事局主席、官网等但凡与官相关的名号的热衷,一点不比公有企业差;民营企业无论规模,文山会海、职责不清、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一点不比公有企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值锚点得注意的是,因为受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先,所以民营企业在触碰公有企业文化形式时,普遍是该学的学不会,如公有企业的管理规范化;不该学的一看就会,譬如公有企业的政治化、口号化。

再次是美欧企业文化形式

客观地讲,美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是高度成熟的市场经济,美欧企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如果撇开意识形态的差异不谈,如果单就市场经济而言,美欧企业的文化,特别是美国企业的文化,的确代表了最大创新力,代表了最强竞争力,代表了最新生产力,的确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效法的标杆。

因而,美欧企业文化形式也是除了传统农耕文化之外,对中国企业发挥了最大影响力的文化基因。

再客观地讲,虽然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对美欧企业文化形式时是心向往之和好好学习的,但同样由于传统农耕文化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所以一番要么曲解、要么异化后,除了从名词上与欧美企业接轨,你有董事会,我也有董事会,你讲团队,我也讲团队,实际上相距甚远,此董事会非彼董事会,此团队非彼团队,有名无实,名不符实。

更要命的是,中国企业还要不以为错,反以为对,还要给自己不得要领的学习贴上一个所谓的“中国企业特色”的标签而自欺。

第四是日本企业文化形式

日本因为与中国比邻而居,民族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同宗同源。加上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企业又近水楼台地抢先美欧企业一步大量进入中国,所以,十五年前,日本企业文化形式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很大,像他们引以为傲的合作、忠诚、品质、成本、合理化建议等。

但是近年来,由于在一个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上,日本企业明显的相形见绌,明显低美欧企业一等,日本企业文化形式在中国的地位也顺理成章地日渐式微,大不如从前。

何况,即使在日本企业文化形式如日中天时,中国企业依然也存在该学的学不会,不该学的一学就会的痼疾。

顺便说一句,虽然在影视、服饰、饮食文化上,韩国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但若论企业文化形式,韩国企业还只能附属在日本后面。

最后是台湾企业文化形式

相比于日韩,台湾企业文化形式在大陆的传播按理更有优势,真正的同宗同源,一家亲,但事实上,仅管名头大得吓人的台籍管理大师、培训大师、管理理论是一个比一个牛,仅管大大小小的台资企业几乎遍布了大陆的每一个角落,台湾企业文化形式对大陆的影响却主要在负面,不在正面。好的如生产力提升、规范化管理、品质保障没市场,学不会;坏的如励志、中国式管理却大行其道,一学就会,问题同样出在大陆企业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厚爱上。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把传统农耕文化比作一个筛子,则其他的公有企业文化形式、美欧企业文化形式、日韩企业文化形式、台港企业文化形式虽然相对独立,但无一不要经过这个筛子的过滤,无一不要被这个筛子或同化、或曲解、或异化,所以,我要把它视为基因中的基因,视为分析、检测、改良中国企业文化形式基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