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和青海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青海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19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998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过每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青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青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829名;
2、青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982名;
3、青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9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012名;
4、青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604名;
5、青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4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970名;
6、青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二、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专科 | 228 | 28829 | 省政府 |
2022 | 青海 | 文科 | 专科 | 260 | 14604 | 省政府 |
2、2021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专科 | 197 | 29982 | 省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专科 | 246 | 14970 | 省政府 |
3、2020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专科 | 191 | 25012 | 省政府 |
2020 | 青海 | 文科 | 专科 | - | - | 省政府 |
本科专科大专和中专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中专: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其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毕业由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具的就业报到证(以前称派遣证),有整套人事干部档案手续,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中等专门人才和中等管理人才。
2、大专:是对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统称,这里的大专是大学和专科的统称,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的统称。大专院校有别于大专、大中专院校这两个概念。
3、专科:1999年以前指大学专科学科专业教育(简称大专),1999年以后除了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专业教育外,专科通常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科学历教育(简称高职)。
4、本科:是指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二、学制年限不同
1、中专:全日制3至4年(部分为5年)。
2、大专:大专一般学制为3年。
3、专科:2年、3年、5年(5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
4、本科:4~6年(普通全日制),2年(普通全日制统招专升本)。
211院校排名
211院校排名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全国排名 |
1 | 北京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1 |
2 | 清华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2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3 |
4 | 浙江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4 |
5 | 武汉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5 |
6 | 南京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6 |
7 | 复旦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6 |
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8 |
9 | 华中科技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9 |
10 | 中国人民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10 |
11 | 天津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0 |
12 | 北京师范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0 |
1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2 |
14 | 吉林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3 |
15 | 山东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4 |
16 | 国防科技大学 | 世界一流大学 | 14 |
17 | 中山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5 |
18 | 南开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6 |
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7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8 |
21 | 四川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9 |
22 | 同济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0 |
23 | 厦门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1 |
24 | 北京理工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2 |
25 | 东南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3 |
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4 |
27 | 大连理工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5 |
28 | 华东师范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5 |
29 | 中南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6 |
30 | 西北工业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6 |
31 | 中国农业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8 |
32 | 东北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9 |
33 | 湖南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0 |
3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0 |
35 | 兰州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2 |
36 | 北京科技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3 |
37 | 重庆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4 |
3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5 |
39 | 南京理工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5 |
40 | 西南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7 |
41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37 |
42 | 中国海洋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8 |
43 | 暨南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39 |
44 | 河海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40 |
45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0 |
46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1 |
47 | 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2 |
48 |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3 |
49 | 苏州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4 |
50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5 |
5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46 |
5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6 |
5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8 |
54 |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49 |
55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0 |
5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1 |
57 | 西北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2 |
58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2 |
59 | 郑州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3 |
60 | 东北师范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3 |
6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57 |
62 | 华南师范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7 |
6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58 |
64 | 上海财经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59 |
65 | 云南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60 |
66 | 上海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61 |
67 | 西南财经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62 |
68 | 东华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63 |
69 | 中国政法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3 |
70 | 海军军医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4 |
71 | 北京化工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65 |
7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7 |
7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9 |
74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69 |
75 | 南昌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70 |
76 | 中国传媒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0 |
77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71 |
78 |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2 |
79 | 空军军医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2 |
80 | 江南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73 |
81 | 陕西师范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5 |
82 | 中国矿业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77 |
83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79 |
84 | 福州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1 |
85 | 北京林业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82 |
86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一流大学 | 83 |
87 | 安徽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4 |
88 | 中央民族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85 |
89 | 长安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0 |
90 | 辽宁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1 |
91 | 贵州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3 |
92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96 |
93 | 北京体育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98 |
94 | 河北工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9 |
95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99 |
96 | 东北农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0 |
97 | 东北林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3 |
98 | 四川农业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5 |
99 | 中国药科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105 |
100 | 新疆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08 |
10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3 |
102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4 |
103 | 天津医科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5 |
104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116 |
105 | 大连海事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19 |
106 | 广西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22 |
107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23 |
108 | 内蒙古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129 |
109 | 海南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43 |
110 | 石河子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67 |
111 | 宁夏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70 |
112 | 延边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170 |
113 | 中央音乐学院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75 |
114 | 西藏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200 |
115 | 青海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216 |
三、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介绍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吉林省交通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吉林省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吉林发展”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有企业互动、教师有高尚师德、教学有质量保障、育人有良好氛围的人才培养局面。 学校始终秉承“崇实 尚善 弘毅 求精”的校训,作为吉林省交通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我省交通行业培养出大批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共培养出各层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6万余人,其中有15人次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国家级设计大师称号,被誉为吉林交通事业的“黄埔”,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同年10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评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高质量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验收;同年,我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遴选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学校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授予“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为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35万元。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8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4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4人,教职员工453人,专任教师274人。目前,有教授42名,副教授105名, 博士、硕士225名,引进高技能人才4名,“双师型”教师245名;全国交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突出贡献人员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9人;省级优秀团队8个。2人获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 学校下设10个学院、2个部和2个校企合作分院共14个教学部门。开设33个专业,建有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5个、特色专业群6个,吉刚学院“前厂后校”办学模式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机械工程学院的“冠名订单”模式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着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装备、交通管理、交通服务四大领域构建对接交通产业的大交通专业群格局。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获各级奖励200余项,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获金牌18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学校加强教学科研工作,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课程40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3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寒冷环境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寒区新能源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科研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韩国、德国等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往来与合作关系。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我校人才优势,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平台,建成了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实验室”。大力开展面向寒区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培训22000人/天;积极参与通梅高速、鹤大高速、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等工程质量检测评价80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不断强化内涵和外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和教职工满意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