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思而思学网 2024-02-07 18:37:41

据最新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招生网和青海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青海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20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2810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不过每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青海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青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1、青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3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107名;

2、青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3、青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0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188名;

4、青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5、青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二、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青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1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青海 理科 专科 238 28107 省政府
2021 青海 文科 专科 - - 省政府

2、2020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青海 理科 专科 - - 省政府
2020 青海 文科 专科 - - 省政府

3、2022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青海 文科 专科 205 16188 省政府

300-350分可以选择的二本院校

院校名院校最低分批次名称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387二本
三亚学院387二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外合作)385二本
黄河科技学院386二本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385二本
河北东方学院388二本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388二本
南昌工学院387二本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388二本

300-350分适合报什么二本大学

300-350分可以选择的二本-闽南科技学院(往年院校最低分392)

闽南科技学院坐落于福建南安,2001年由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爱国华侨共同举办,是福建省首批设立的独立学院,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300-350分能报的二本-广州大学华软网站学院(往年院校最低分392)

广州网站学院,简称“广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最好的二本大学排名

序号院校名称省份批次
1广东财经大学广东二本
2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二本
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二本
4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二本
5上海海关学院上海二本
6广东金融学院广东二本
7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二本
8西安邮电大学陕西二本
9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二本
10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二本
11集美大学福建二本
12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二本
13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二本
14上海商学院上海二本
15苏州科技大学江苏二本
16成都大学四川二本
17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二本
1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二本
19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二本
20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二本

三、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校介绍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直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有郑州、开封两个校区,主校区在郑州市区。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河南省化学工业学校,2010年转制升格为河南化工职业学院。2015年与原河南省医药学校合并更名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5年起,与河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本科层次教育。 学校是河南省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省级品牌示范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8.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46万平方米。设有9个二级学院,1个本科部(与河南工业大学联办),6个教学部(中心),校内实训基地121 个,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13.3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达17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 7 万余名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各类从业人员6万余人次。 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学校按照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骨干示范院校项目为重点,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各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学校现设有45个专科专业, 3个本科专业,涵盖生物与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食品药品与粮食、医药卫生等 7 个专业大类。其中,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2 个、实训基地 2 个、产教融合项目 1 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8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完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 门、省级一体化教材 4 部、完成省级教学工程项目 11 项。 师资队伍德技双馨。学校目前有专职教师638人,其中高级职称180人,中级职称265人,“双师型”教师313人,拥有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教师357人,聘请知名企业中中高级技术人才做实践指导教师148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4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1人,全国石化行业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31人,省级优秀管理人才3人。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教师学历、职称、企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高,务实创新能力强,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以赛促教成果显著。学校积极推进赛教结合,专业建设突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先后承办了六届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先后获得全国团体一等奖 12 项,团体二等奖 22 项;获得省级团体一等奖 45 项,团体二等奖 31 项。学校注重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各二级学院均设立有创新创业实训室,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到专业课程中。三年来,学生先后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7项,银奖18项,铜奖19项;“挑战杯—彩虹人生”中国大学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4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28项,银奖44项,铜奖62项,学校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先进单位”。 产教融合服务社会。学校以河南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为平台,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省化工公共行业实训基地、河南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郑州市科普基地为依托,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行业发展要求,发挥人才、设施资源方面的优势,搭建开放性、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三门峡陕州区人民政府、开封祥符区人民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160余家国内大型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也是河南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厅、财政厅等七厅局认定的“河南化工行业公共实训基地”,“河南省2013、2016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命名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认定的“河南省高校与产业集聚区开展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单位”,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单位。 学校聚焦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省、校二级联动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体系。近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285篇,主编、参编各类著作、规划教材203部,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7项,专利295 件;获软件著作权 85 件。通过科技特派员、“教授、博士入企”“百名专家联百村帮千户”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技术合同到款 220 万元,学校开展岗位技术培训、科技支农和服务社区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年社会培训超 10 万人天;经过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着联合培养人才、共同开发教材、共建特色专业、共建专业实训室等多层次、多角度、多赢的合作模式发展。 校企合作保障就业。学校注重全方位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网,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及大中型企业用人专场招聘会。目前,学校与中石化、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725研究所、格力电器(郑州)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集团、京东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8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学校40%的毕业生进入了这些企业,待遇优厚,就业满意度高,职业发展前景光明。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 数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和“河南省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中国百强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 “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是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在新的发展阶段,将继续以****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宗旨,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深度对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区域产业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石,完成“双高”建设任务,使学校综合实力列入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成为人才培养力强、技术创新力强、行业服务力强、国内影响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河南省高水平高职强校。 (数据统计截止于2020年8月31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