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管理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1-19 04:44:00

据最新山东管理学院招生网和山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山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3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347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山东管理学院,不过每年山东管理学院在山西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山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山东管理学院

1、山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山东管理学院(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476名;

2、山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管理学院(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2057名;

3、山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山东管理学院(B)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5777名;

4、山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山东管理学院(B)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5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423名;

5、山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山东管理学院(B)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9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686名;

6、山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山东管理学院(B)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9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357名;

二、山东管理学院在山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山东管理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山西 理科 本二B 430 83476 省政府
2022 山西 文科 本二B 454 24423 省政府

2、2021年山东管理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山西 理科 本二B 443 72057 省政府
2021 山西 文科 本二B 498 15686 省政府

3、2020年山东管理学院在山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山西 理科 本二B 471 75777 省政府
2020 山西 文科 本二B 496 17357 省政府

高考专科志愿填报技巧

1、密切关注,抓紧填报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为12小时,专科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获取各批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剩余计划的信息。

2、量力而行,服从调剂

考生还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冲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学校”,往往更是抢手,如果分数不占优势,也很难被录取。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应“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

3、对比高校补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

在专科填报志愿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补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须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钱买分,更不要因此错过补录机会,误了学业。

高考志愿什么是计划数

高考报考时的专业计划数就是各个学校专业计划招收的人数,因为每个学校都会有很多专业,每个专业学校都会根据情况而计划招收多少个人。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计划数指各个大学在还不知道多少人填报自己学校(每个专业还会有具体的招生计划数)为志愿之前,计划招收的人数,可能志愿出来报的人少,就少收一些,报的人多,就多收一些。

计划数通常是根据往年招生人数确定的。在实际录取工作中,各个大学对报考人数较多的省份,还会适当增加部分招生计划人数。

在实际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里规定的人数,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高校一般会采取补录。

三、山东管理学院学校介绍

山东管理学院1938年始建于革命老区沂水县,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1987年改建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山东管理学院。学校坐落在泉城济南,现有长清和历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3.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28万平方米,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备。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是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建设学校,拥有劳动关系和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83人,占比32.22%;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536人,占比94.37%。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齐鲁和谐使者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科研团队2个。 学校设有劳动关系学院、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贸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2个院(部)。现有30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238人,其中本科生903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8.20%。建有104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2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施先进的智慧研讨型教学楼、功能完备的室内外体育场馆、红色书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馆藏纸质图书120.41万册,电子图书170.01万册,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在线开放课程37门。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学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1943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20项、省级50项。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院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学校现有山东省劳动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研究平台25个,设有齐鲁工匠研究院、工会理论研究院和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十三五”期间,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108项;发表学术论文988篇;出版专著67部,其中1部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84项,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 学校是山东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基地。“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269期,累计培训2.4万人次,承办省级大型职工竞赛9次。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学校主办的《山东工会论坛》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古琴传承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这些平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省委重大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行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高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 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迈进! (数据截至2021年8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