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延迟退休政策浅析,期待精细化人性化

思而思学网

 对未来即将出台的延迟退休方案,专家希望能够更加精细化,充分考虑不同工种的实际需求,让这一关注度极高的民生政策更得民心。

焦虑的延退:

到时候就怕干不动

据透露,未来的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方式,“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真正受影响的是2020年以后退休的人员,听闻这一消息,一些70后、80后从业者明显焦虑起来。

1日下午,记者采访徐州卡特彼勒工程机械公司装配车间的操作工陈凡。今年30岁的她坦言,自己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直要盯着流水线上的机器,做七八项测试,拼的是体力。说到延迟退休,“超过50岁怕是干不动了。”

今年41岁的南京供电公司架线工张天力也表示,自己每天高空作业,吊着安全带爬上爬下,过了50岁基本上也爬不动了,现在公司里超过50岁的老工人一般也就做做辅助工,如果延迟到60岁,企业无形中增加大量用人成本,希望国家的退休政策能多考虑这些特殊工种的实际情况。

对于技能人才来说,延迟退休是否为“利好”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的80后医生杨颖表示“不太情愿”。杨颖每天早上7点半就要到岗,8点进手术室,每天盯七八台手术是常事,最多时一天忙18台手术,下班时间常常要到晚上七八点钟。“我们这一行,年龄越大越有经验,但是延迟退休后会更累。”杨颖告诉记者,医院也有退休医生被返聘回岗的,但退休返聘拿的是双份工资,一些退休医生还是民营医院争抢的“香饽饽”,“挣的不比原岗位少,还不受原单位约束”。

南京一家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陈辉则担心,延迟退休后,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跟不上。

无奈的延退:

两个在职的养一个退休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保障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延迟退休这一现实。来自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户籍总人口21.36%,老龄化比例居全国各省之首。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在职人员供养一名退休老人的局面。

老龄人口增加,带来的是养老压力的加大。近年来,我省每年领取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以30万人的速度递增。虽然养老保险基金并没有出现收不抵支,但压力同样存在。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公报显示,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7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4%;基金总支出1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7.4%。支出增幅高出收入增幅3.4个百分点。照此趋势,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在所难免。有人做过测算,延迟退休一年可以使中国养老统筹基金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中国当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不断延长,延迟退休也是大势所趋。

去年10月1日起,上海率先对三类人群试行柔性延迟退休。三类人群即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该市规定,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就可以由本人提出延迟退休。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民心的延退:

按劳动强度人性化安排

社会各界都希望即将出台的延迟退休方案,能顾及自身利益。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徐琴建议,作为一个关注度极高的民生政策,顶层设计一定要精细化,“希望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劳动强度细化工种,分别确定退休年龄,这样才能更人性化、更得人心”。徐琴举个例子,比如一些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可以逐步过渡到65岁退休,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岗位,比如缝纫工、挡车工等一线工人可以在60岁以前退休。

陈凡也希望,国家在制订延迟退休办法的时候,能具体、细化,对他们工人能有一定倾斜,让他们干得了、干得好、有保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刘庆龙也表示,目前的延迟退休政策更多地顾及了脑力劳动者的利益,对于体力劳动者的利益关注不够,对于一线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根本不是8小时工作制,在劳动力最旺盛的时候,体力全都透支,他们希望在退休时能养养身体,相关政策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些人的利益。

“当一个政策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时,也就更容易被接受。”徐琴建议用具体工种代替目前按用人单位性质划分退休年龄的政策, “一个企业,挡车工和质检员、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劳动强度是不同的,而现在的退休政策是一刀切。”徐琴说,如果按工种划分退休年龄,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也只有这样,这一争论多年的民生政策才更得人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