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点及方法

思而思学网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大人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的成就,阐明了今年政府的施政方略,回应了各方关切。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7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进行解读,欢迎阅读参考!

2017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有哪些?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此概括为三点。“第一就是实体经济,第二是绿色经济,第三就是不怕困难,勇于克服。这样理解政府报告,相信大家都会备受鼓舞。”

GDP增长预期目标6.5%左右

回望2016,经济数据可谓“亮眼”。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展望2017,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经济目标的定位越来越科学,2017年GDP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可以说较为适当。”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沈西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俊对记者说道。

相比去年全面6.7%的GDP增速,这一增长目标有所下调。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解释,按目前的弹性系数,大概GDP增长一个点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的就业,6.5%左右的GDP增长速度,能够满足就业的需要,实现1100万以上的就业目标。预期目标也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衔接,根据测算,今后几年,经济年均增速6.4%多一点,或者接近6.5%,就能够满足“两个翻一番”这个要求。

卢俊认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经不复前几年的下行态势,显出“稳中向好”的迹象。6.5%的增速是有弹性的,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语境下,再加上0.2%就和去年持平,如果再往上走,甚至可以达到7%的增长。

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简政放权,并用了“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的表述。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句话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真正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这是继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四次大篇幅提及简政放权。在今年的报告又提出,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

“在前几年容易放的权已经放了,这几年是啃硬骨头的时候了。”卢俊指出,清单管理制度的推行,意味着简政放权开始往深水区走。目前来看,中央的决心很大,地方也有所作为,但放得还不够。这其中存在各部门职能、利益交叉的问题。因此,未来市场和政府的边界要厘清,发挥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各级政府必须下决心,贯彻实施。

减税降费5500亿元左右

减税降费是近年来政府的工作内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要多措并举降成本。减税方面,一是要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二是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

同时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2017的降费措施主要有,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2343.683, 2.99, 0.13%)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5项措施。

厉以宁指出,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小微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是让其产权得到保护,并且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总而言之就是要“带动他们、帮助他们”。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直以来,农民、农业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粮食十多年持续丰收;另一方面,进口的量又迅速增加,库存急剧上涨。新形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怎么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生物技术学者王海波对记者分析,农业供给侧改革要着眼于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满足农民需求;其次是刺激农民需求,让需求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和互动;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对环境的破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必须把科技维度考虑入内,要真正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

报告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认为,上述举措可以说是从上到下科学布局,从省、市、县、乡、镇、村,由点连成线,由线带到面。特别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好事。

打好蓝天保卫战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7%,比2013年下降15.5%。从全年看,空气质量在逐渐好转。但是冬季部分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空气质量改善不大,甚至没有改善。

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

卢俊表示,2017年雾霾治理一定会取得成效。我国有其他国家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最重要的是,我国政府有决心治理雾霾,并且经济上有实力。各级环保、政府部门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非常大,责任监督这条线也非常明确,因此雾霾的天数一定会减少。

因城施策去房地产库存

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中充满投资、投机,库存很大;另一方面,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迟迟得不到满足与改善。

如何让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因城施策去库存,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报告指出,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相呼应。”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卢俊对于“因城施策”的提法也表示认同。他指出,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不能一刀切。对于不同城市要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分类指导,保障居民的刚性住房需求,不鼓励房地产投资、投机行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