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岑参_逢入京使赏析,这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这篇逢入京使 岑参_逢入京使赏析由快车教育网成辑整理,望大家喜欢。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词语注释:
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唐代诗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故园:自己以前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欷泪龙钟。”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作品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赏析】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又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并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创作背景: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个口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以上这篇逢入京使 岑参_逢入京使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诗词,诗歌尽在: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