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为主题的手抄报模板简单又漂亮

思而思学网 2023-12-08 04:27:56

中秋为主题的手抄报

中秋夜竖中秋

《礼记》是记周代祭礼的书,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阳,秋天祭月亮。因为“秋”字从“禾”及“火”,寓“庄稼成熟”意。有好收成,自然要多谢月亮了。流传至民间,就有赏花灯、制饼果、宰鸡鹅、吃团圆饭、拜月、祭月、赏月等贺中秋的文化习俗。

往昔广州人也不例外,且自有地方特色??“竖”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竖旗杆于楼台上,挂点上灯笼,摆开茶果饼饵,一家人聚吃行乐,叫“竖中秋”。挂灯笼有“添丁”之意,小孩结伴提着各式灯笼到处巡玩。

吮田螺:相传张古老精于编织草鞋,赠送给无鞋穿的穷人。某财主得知,认为是生财之道,要张古老给他的家丁传授织鞋技艺,张不允,被打至吐血。张临死前恐艺失传,乃于八月十五夜叫穷邻居过来,在月下授编鞋艺,教至刚织好鞋底便身亡了(所以草鞋有底无面,前后安耳,用绳穿成)。张古老生前喜食田螺,故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人们每年中秋节以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说吮螺会使眼睛更明亮。

征对联:中秋征联不知始于何时。老广州多知道,1933年谭杰南、陈伯绮将位于第十甫的关姓大宅改建经营饮食,店号“陶陶居”。后为宣传其制作中秋月饼之精,举办月饼征联,请名士黄慈博阅评等第。评出第一名为闻谷音,其联云:“明月不愁珠馈夜,中天高望练横秋。”此活动一直传下来。

这幅中秋节手抄报画面温馨浪漫,排版合理,各个内容的安排都非常丰富,是一副不错的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