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文字手抄报图模板简单又漂亮

思而思学网

小学生语言文字手抄报图

小学生语言文字手抄报图内容

佤族语言文字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佤语与德昂语、布朗语有亲属关系,与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汇中大约有10%的傣语借词。

解放前,除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佤语没有文字。人们常用玉米粒、结绳、刻木等方法记数记事。由于佤族长期与附近的傣族、拉祜族、汉族交往,所以部分佤族学会了傣、拉祜和汉语。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一起对佤语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佤(当时称佧佤)文文字方案》(草案),并经批准试行。

1958年对草案又做了修改,继续推进并出版了普及读物。十年动乱期间,佤文试行工作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并且出版了《佤汉简明词典》等一些读物。佤文的推行,为佤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科学的记录书写工具,受到了佤族人民的欢迎。

傣族的语言文字

(一)语言系属

傣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语分傣泐和傣讷两个方言;

使用傣泐方言的,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外,还有勐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部分傣族;

使用傣讷方言的,除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外,还有耿马、新平、元江、双江、镇康、沧源、景谷、景东的傣族。傣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有六个声调。傣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词汇中有大量现代汉语借词,也有古借词和同源词。

在基本词汇中,和壮语、布依语的同源词更多些;

同时,还吸收了周围兄弟民族和东南亚信仰佛教民族的词汇。

傣语是傣族人民共同的交际工具。但在各地使用的情况略有不同。在边疆的几个聚居中心,傣语不仅在本民族内部的交际工具,而且通用于当地的其他民族中。如西双版纳的布朗、哈尼、佤、拉祜、瑶等民族及克木人等,德宏地区的德昂、阿昌、景颇等族,男子一般兼通傣语,布朗族和德昂族且使用傣文。与汉族杂居的傣族除使用傣语外,一般也通用汉语。

(二)四种傣文

1949年前,傣族共有四种文字,通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叫傣泐文;

通行在德宏等地的叫傣讷文;

还有金平地区的金平傣文和耿马等地的傣绷文。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傣泐文和傣讷文,都是从左至右横写的拼音文字。傣泐文字母是圆形,傣讷文字母是方形,最早都脱胎于梵文。傣文,最初是记载佛经、传播佛教用的,后来,用它记载了大量关于人类社会的传说故事、文学历史、医药卫生、自然常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资料,对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傣文书写有两种:一种是用蕨(是一种植物)杆做笔,蘸着自制的墨汁,书写在自制的纸上,字迹清晰;

另一种是刻在贝树叶上的叫贝叶经。贝树是一种热带常青乔木,高达二十余米,叶生于树顶,摘后加工成一尺多长、宽二寸左右的簿片,柔软而坚韧。用在木杆上镶有金属尖的特制笔,在贝叶上镂刻各种内容的书。涂上墨汁后,经久不退。

(三)新傣文

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傣仂文和傣哪文进行改造,产生了新的傣文??新傣仂文和新傣哪文。这两种文字改进后声韵调系统清楚,文字结构严谨,较便于学习和印刷。云南民族出版社和西双版纳、德宏两自治州的出版单位先后出版了大批教材、报刊和各种文化科技读物,并印刷了本民族原有的大量文学、历史、医药等著作及历书。1986年5月,西双版纳第6届第5次人代会上,作出恢复使用老傣文的决定。1992年4月,开始出版了老傣仂文的《西双版纳报》。

(四)傣文历史文献用老傣文保存的大量文献,是傣族社会发展的珍贵史料,也是傣族悠久文化的宝库。傣文文献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宗教典籍,包括大宗的佛教经典和后来记录的原始宗教资料;

另一部分为世俗文书,这部分内容广泛庞杂,包括政治、历史、法律、道德、天文、历算、农田、水利、科科、军事、语文、文学等方面。构成了一套傣族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其文化价值是无价的。

毛南族的语言文字

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据专家考证,毛南语约在12世纪从侗水语支分离成为独立的语种,并形成自己的结构系统及特点。因居住较集中,毛南语内部基本一致,没有方言土语差别。同时,在音节结构方面,又保留本语族一定的特征。

毛南语音结构复杂,有声母66个,其中腭化声母16个,唇化声母13个,浊塞音及鼻音声母各两套,舌面音声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各一套。此外还有送气的清塞音与清塞擦音声母,以及V、W各有不同音位之特点。有韵母86个,其中元音16个,音位关系复杂,有10个处于长短对立状态。有的则可以跟高元音与清塞音等韵尾结合成韵。但韵母Y、L受汉语的直接作用较突出。共有8个调类,包括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且跟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相当;

促声调的调值因元音的长短不一而有所不同。整个调值受桂北壮语影响较深。

实用的大量固有词语中,同义词和近义词丰富;

量词作计算事物数量单位外,还可以给事物区分类别。毛南语跟本语族存在不少同源词,尤其与水族语言接近,因此它表达的空间辽阔,具备语言趋同因素。

毛南语构词的手法多且有特色。如表达概念的方式有比拟、联想和转义等。单纯词的结构有声有双声和叠韵关系;

汉语借词为整体吸收,其音节在毛南语中大都没有意义。合成词有三种九类方式,即有带词头、带词尾及附加音节于后等类型。另有相当数量词语的序列与汉语相反,如称牛肉为肉牛,称菜园为园菜等等。在语法中的词类(较汉语多一个语气词及象声词)、词组、句子成分和语序跟汉语基本一致,特别是同本语族更接近,其语序亦为主语?谓语?宾语。

受汉族,壮族等兄弟民族影响,会讲汉语的人增多,有些混居和散居于城镇的毛南族,他们的母语音调已不纯正,壮语词汇增多,采用汉语重叠形式、部分修饰成份移在中心词前面的现象普遍化了。

鄂伦春族的语言文字

鄂伦春族只有语言,还没有创制自己的民族文字。

鄂伦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鄂伦春语支,是一种使用后加成分的粘着语。鄂伦春语语音中单元音分长短,共有19个:i、I、α、ο、u、v、y;

ii、II、ee、EE、aa、oo、uu、vv。复元音很少,只有u?、uα,且仅出现于借词中。辅音有19个:b、p、、m、w、d、t、n、l、r、d、t、j、g、k、x。辅音中有大量的同化现象。

鄂伦春语的词汇中,反映狩猪生产活动和与之适应的独特生活方式的词汇非常丰富,这成为鄂伦春语词汇的一大特点。借词是其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词的结构上看,其词可分为单纯词、派生词和复合词。词类可分为三大类:实词、虚词和叹词。

鄂伦春语的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种类型,结构有主谓、补充、修饰、并列等,此外还有独立成分、复指成分、引语。

由于鄂伦春族人口少,多处于与其他民族杂居共处的环境中,因而现在,鄂伦春族中尤其是青年儿童多使用汉语、汉文;

与蒙古族杂居的地区的鄂伦春族则多用蒙语、蒙文。

瑶族的语言文字

瑶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瑶语。按照语言谱系划分,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也有属苗语支和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和汉语的。所以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4种。这4种语言的瑶族互相间不能用瑶语进行交际,而借助汉语作媒介。

自称为“勉”的瑶族,其语言称为“勉语”;

自称为“布努”的瑶族,其语言称为“布努语”;

自称为“拉珈”的瑶族,其语言称为“拉珈语”;

自称为“炳多优”的瑶族其语言为“炳多优语”。

其中勉语分布最广,包括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的90多个县的瑶族使用,人口约70万(1982)。

布努语,主要分布广西的都安、巴马、大化各瑶族自治县等地,与苗族较接近,属苗语支。

拉珈语,主要分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与壮侗语侗水语支较接近,属于侗水语支。炳多优语,主要分布于广西富州和湖南江华县等地,与汉语较接近,但又与当地汉语有所区别。其中勉语、布努语、炳多优语各自还有方言差异。

瑶族语言的使用,有核心语和边缘语两种。核心语,包括日常口语、口头文学和宗教语。这三者有所不同。边缘语,是指除瑶族语言以外,在当地还分别会使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进行交际的语言。现代瑶族语言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语音尚存在一些古音现象;

二是合成词有两种修饰成分;

三是句子形成与汉语基相同。

历史上,瑶族设有统一的民族文字。为帮助瑶族人 创制文字,1951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了瑶语文专业,培养了一批从事瑶语语文教学、教研和翻译人才。1958年有关部门曾对全国瑶语进行调查,为研究瑶族语言和创造瑶文打下了良好基础。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从事瑶族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瑶族学生,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瑶族勉方言的《瑶文方案》(草案),并先后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一些中小学校中试行。1983年,侨居美国的瑶族居民也以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瑶文方案》(草案)。1984年,经双方瑶族民间代表协商,统一了两种拼写方案。瑶文的产生,为对瑶族儿童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姓氏:“萧”非“肖”“傅”非“付”(图)

《左传?定公四年》有所谓“殷民六族”的说法,而“萧”氏是其中之一。这样算起来,“萧”姓该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风俗通》记载:“宋(即‘周宋’??引者注)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汉相萧何即其后,望出兰陵、广陵。”当然,同姓总有许多分支,起源之说也会各有不同。本文不讲这个问题,只取一说,意在说明“萧”氏乃我国古老的大姓之一。有人统计,在相关的姓氏排行榜中,“萧”列第30位。所以,近年来建于海外的“世界萧氏宗亲会”发起了一场认祖归宗的活动。但是当回到祖国大陆时,却发现曾经随处可见的“萧”氏已渐息踪影,代之而出的则是毫无族脉关系的“肖”,不禁颇有微辞。

公平地说,“肖”这个字,在历史上的确做过一段姓氏用字,但是在汉代之后就渐渐销声匿迹了。《姓氏考略》中对于“肖”字,除了“汉有肖安国、肖土召”这几个字之外,对于它作为姓氏用字的来龙去脉,就什么都没有说。至于十多年前编出的洋洋5200余万言的《汉语大词典》,虽然注释比“考略”要多,但也不过像《辞源》一样,说了它有“类似”、“效仿”、“细微”和“衰微”等四个义项,而没提它有所谓姓氏的用法。

所以,有人断定并戏言道:“今天写作姓‘肖’的人,99?应该姓‘萧’。”

说“肖”不是姓氏字,或许有人会表示怀疑。因为据查,《中国人名大辞典》还真的不但收有“肖”字的目录,而且还列了一个古人“肖乃台”的词条。但是,其注释说的却是:“(元)姓秃伯怯烈氏”。可见,此人姓名的全称应当是“秃伯怯烈?肖乃台”。这样看来,这个“肖”并不是姓,而是个音译的字,正如“马克西姆?高尔基”不姓“马”也不姓“高”,“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不姓“米”也不姓“海”一样,都是汉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音译。

值得提出的是,这部1921年初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的“萧”姓词条就有453人之多,而所谓“肖”者仅上述一条,还是个非汉语的音译。

和“萧”误书为“肖”的情况相同的是“傅”误书为“付”。

“傅”,也属大姓。据《唐韵》讲:“傅”姓“出自傅说”。傅说,相传是商高宗武丁派人在所谓“傅岩”处所请到的贤臣。被任为宰相后,他就辅佐高宗治国,使几近衰落的商代得以中兴。于是,获赐姓为“傅”。但有人以为“傅”姓之出还要更早,比如唐《宰相世系表》则说它始于盘庚,更有人说它是由于黄帝之裔孙封于傅邑而得姓,也就是说:先有“傅邑”,再有“傅岩”,“傅”氏既出,才有“傅说”其人。因此,这“傅”姓历史悠久的程度怕是不在“萧”姓之下的。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姓氏排行榜中,它虽在“萧”氏之后,但仍高居第36位。而且,“二十四史”所记传略,“傅”氏也有78人之多。

至于“付”,状况则迥然不同。虽然据《姓氏考略》援引《姓纂》说,其族人当为“郑人史付之后”,历史也不为不久。但是,不仅“二十四史”无一例“付”氏传略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