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中医药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网和四川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四川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2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477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不过每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中医药大学

1、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9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592名;

2、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2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325名;

3、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60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991名;

4、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3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190名;

5、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6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215名;

6、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3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772名;

7、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8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898名;

8、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602名;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四川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90 23592 教育部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529 69325 教育部
2022 四川 文科 本一 584 3898 教育部

2、202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607 16991 教育部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535 69190 教育部
2021 四川 文科 本一 582 4602 教育部

3、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621 15215 教育部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536 74772 教育部
2020 四川 文科 本一 603 1077 教育部

高考志愿提前批院校名单

(1):军事院校、军事院校无军籍学员计划、国防生计划(本科)

提前批的学校有: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航海院校或专业(本、专科)

提前批的学校有: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航海学院等。

(3):师范院校或专业(本科)

提前批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

(4):公安、政法院校或专业(本、专科)

提前批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

(5):艺术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艺术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的学校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

(6):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院校、体育类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院校

专科提前批的学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

(7):其他院校(本、专科)

提前批的学校有: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上海海关学院等。

公费师范大学都有什么

目前,公费师范生院校为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具体名单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公费师范生之前称为免费师范生,是面向师范专业本科生实行的,由中央财政承担其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的培养管理制度,主要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另外公费师范生是要履行相关任教责任和义务的,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如果录取后发现不合适,如需要转到其他专业,是需要退还享受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的。

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教职工523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岐黄学者”9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丰厚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将“以文化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58人,其中研究生4946人,本科生8267人,留学生543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292人,远程教育学生23457人。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英语(医学、中医药国际传播)、法学(医药卫生)12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完成)、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0个。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承担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770余项。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成果作为唯一的中医成果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成为中医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学校现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搭建了区域标志性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平台,建立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和第八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另有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16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4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0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44个。 建校伊始,学校就成为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到目前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我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持续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办中医特色医院的先例,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典范。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中医药孔子学院,将中医药课程纳入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实现了文化交流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首创了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北中医方案”,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俄罗斯中医中心成功取得俄罗斯联邦医疗机构资质,成为俄罗斯第一家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中医特色医院。澳大利亚中医中心积极推动针对西医生的中医学历教育,两届中医学硕士学生已经成功毕业。美国中医中心瞄准中医特色及医学前沿,围绕癌症、癫痫、儿科疾病、生殖疾病等成功举办多次高端学术会议,正成为中美两国在医学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学校主办有国家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连续5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迈入*,学校将以****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而不懈奋斗! (各项数据截止到2019年12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