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工业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成都工业学院招生网和四川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四川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4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7103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成都工业学院,不过每年成都工业学院在四川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四川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成都工业学院

1、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6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6566名;

2、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6946名;

3、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其它)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4800名;

4、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其它)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5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6227名;

5、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1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0329名;

6、四川高考2022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4837名;

7、四川高考2021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2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933名;

8、四川高考2020年考生上成都工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0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801名;

二、成都工业学院在四川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成都工业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468 136566 省政府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483 118419 省政府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493 106946 省政府
2022 四川 文科 本二 513 34837 省政府
2022 四川 文科 本二 518 31270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工业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472 134800 省政府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478 128370 省政府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499 105741 省政府
2021 四川 文科 本二 521 29933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工业学院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443 171036 省政府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458 156227 省政府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510 100329 省政府
2020 四川 文科 本二 505 29801 省政府

高考志愿怎么填报

1、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进行定位。

2、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3、优选目标志愿,所谓优选,就是在前两步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后,进行组合取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志愿更稳妥,确保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心中有数。

4、根据往年录取数据做好排序,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为报考设保底院校。把握冲稳保大原则,冲一冲不要盲目乱冲,稳一稳要重点考虑专业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选好保底学校,避免高分低就。

什么是高考提前批志愿

从录取批次的先后顺序来讲,以本科提前批次为例,就是在本科一批次之前录取的本科高校批次就叫本科提前批次。

从学校的类型来看,提前批次的学校一般都是有一些有特殊要求或特殊政策的学校。

提前批次实际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类别、性质、专业比较特殊的学校有意放在正常批次大规模招生之前优先录取。

提前批次院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学校有的是军校、国防生,有的是师范类学校,有的是公安、航海、政法学校,有的是艺体类院校。部分学校还有降分录取政策,学生甚至还需要提前参加考试或考核才能报考。

如果提前批报了没被录取不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填报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三、成都工业学院学校介绍

成都工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学校创办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省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学校曾先后12次更名,历经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直属国家电子工业部,1987年起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电子工业厅主管,2000年调整为四川省教育厅主管。陈毅元帅曾于1916-1918年在我校染织专业学习。江泽民同志曾视察过我校,并亲笔为学校七十五周年校庆题词:“发扬优良传统,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现为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学校,获得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单位资格,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和“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科技园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入围首批四川省高校创新改革试点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四川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校地合作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以及“一带一路”工学院联盟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校共建”院校,获得“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建校108年以来,学校从未间断过办学,始终秉持“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按照合格本科标准和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聚焦本科教学,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郫都、宜宾、花牌坊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晏济元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实训中心/工厂,有3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4500人。 学校共有教职工995人,其中专任教师736人,副高以上高级职称教师31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45人;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4名省级教学名师,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3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50余人次。 学校有“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7个专业入选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的专业35个次。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4门,省级首批应用型示范课程10门。学校以《转型发展,产教“五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题的教改项目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81亿元;图书馆藏书27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23万册,建有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基于万兆主干网的校园网,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在四川省高校校园网建设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3个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模具、电加工、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和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建有50个建制实验室,其中14个实验室为与英特尔成都公司等校外单位共同建设的“产学研用”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物联信息技术与应用、电工电子),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学校校内还建有“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大学生特质培养创新中心”及与企业、学术机构、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105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3个为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宏明双新、仕兰、宁江机床)。 学校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我校“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校内建设真实工程环境的训练中心的研究成果在其他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学生在各项全国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几十项,2013年我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冠军,荣获“高教社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3个全国一等奖,2019、2020年连续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学校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努力实施“开放国际战略”,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搭建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国(境)外交流合作成效明显,与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丹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乌克兰、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共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捷克、新西兰、加拿大、丹麦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数百名师生到校讲学、交流。学校专项设立“陈毅游学奖学金”,每年选派并资助一批学生到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不断拓展交换生、交流生、联合培养项目渠道,优化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机制,为学生的学历提升、能力提高搭建平台。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及管理人员海外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境)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此外,学校还招收了来自俄罗斯、蒙古、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进行学历教育及汉语学习。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以严谨的治学、稳定的教学秩序、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学校长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Intel公司、长虹、九洲、华为、京东方、TCL、格力电器、重庆平伟、迈普、上海莫仕、富士康、五粮液等知名企业合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左右,是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百年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和“卓越创新”的价值追求,以质量和特色为立校之本,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2021年3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