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网址入口)

思而思学网 2024-03-17 17:30:21

高考填报志愿后,很多考生及家长肯定十分关心自己是否被填报的西华师范大学录取,西华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网址入口为:http://zscx.cwnu.edu.cn/Default.aspx。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西华师范大学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西华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和通知书查询网址入口

西华师范大学录取结果查询入口:http://zscx.cwnu.edu.cn/Default.aspx

二、西华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等级年度
1小学教育国家级2019
2汉语言文学国家级2019
3历史学国家级2020
4物理学国家级2020
5生物科学国家级2020
6地理科学国家级2021
7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家级2021
8化学国家级2021
9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级2021
10英语国家级2021
11天文学国家级2021
12思想政治教育省级2019
13教育学省级2019
14环境工程省级2019
15体育教育省级2019
16心理学省级2019
17会计学省级2019
18音乐学省级2019
19学前教育省级2020
20汉语国际教育省级2020
21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2020
22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省级2020
2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2020
24园林省级2020
25法学省级2021
26教育技术学省级2021
27秘书学省级2021
28新闻学省级2021
29信息与计算科学省级2021
30生态学省级2021
31环境科学省级2021
32旅游管理省级2021

三、西华师范大学怎么样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依托东北大学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西山书院共同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64年历史系又从成都整体迁回南充,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教报国、育才造士,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和地方建设服务;始终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为基层教育和基础教育服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学校的办学精神;始终坚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矢志不渝擘画和推进学校的强校事业,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办学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四川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四川省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是全省首个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省属高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学校学科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生态学、天文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史、数学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建有行署、华凤两个校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等地方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land)、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台湾师范大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学术科研交流、教师互派访学、学生交流等项目;在巴中、德阳、营山、南充等地组建附属中学,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与地方政府共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