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式休假思想汇报
“中国式休假”指中国民众在中国较长的公众假期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的现象。双节长假刚开始,“假前加班,假后补班”,“借周末拼假”,“出行安全、休假质量难保障”等各种抱怨接连出台,相关讨论愈演愈烈。其实,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诟病,不只是表达对现行放假制度的不满,更折射出国人对保障休息权利、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诉求。
相比之下,在欧美国家从来没有集中放假扎堆旅游这一说。在欧洲来说,每年7-9月的度假高峰期,上到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基本都是使用自己的年假时间全家出动,或开着房车游艇到处安营扎寨,或背着背囊手持地图随意而行,可以选择去其他国家旅游观光,也可以自选住家附近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散心。无论形式如何,目的其实都一样,用两三周的时间,把繁忙的工作撇开,把积累的压力消除。
如何解决“中国式休假”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1、减少公共资源的收费,对降低民众出行成本,以提升出行意愿和刺激消费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交通部推行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倍受欢迎。
2、景区拥堵,甚至出现故意伤害游客的事件,既与游客集中出行难以应对有关,更与中国的管理模式有关。我们的景区将公共资源变成了少数部门拥有权益的商业化资源,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将景区视为生
金的私产,不惜将一些场所圈起来收取门票。在这种机制下,自然难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我国人多景点少的情况下,更应该采取预订、预约制,使各种信息及时公开,以便让游客选取适合自己的景点和时段旅游,防止在“黄金周”期间一窝蜂拥向旅游景点,造成拥堵和滞留。
3、全国假日办在第8号旅游信息通报中,建议加快推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实,虽然这一提议遭到某些专家的抨击,但仍有比较现实的意义。自从带薪休假制度推出以来,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企和合资企业中推行较快,但在个体私营机构却仍然难以普遍实行,这就需要税务、工商等部门对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更多的支持,以推动带薪休假,尤其是鼓励个体私营机构在旅游旺季让员工休假,将社会福利切实落到每家企业、每个员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