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

思而思学网 2024-01-20 02:57:46

据最新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招生网和天津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天津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3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587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不过每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天津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1、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5417名;

2、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6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1433名;

3、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4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0875名;

4、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3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5877名;

5、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3674名;

6、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46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0275名;

7、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6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877名;

8、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052名;

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天津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B 444 45417 省教育厅
2022 天津 综合 本科B 467 41433 省教育厅
2022 天津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B 470 40875 省教育厅

2、2021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天津 综合 本科B 434 45877 省教育厅
2021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B 448 43674 省教育厅
2021 天津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B 467 40275 省教育厅

3、2020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天津 综合 本科B 465 42877 省教育厅
2020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B 470 42052 省教育厅
2020 天津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B 475 41150 省教育厅

平行志愿退档后能补投吗

平行志愿录取时对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只进行一次投档,不能在退档后再补充投档。这是因为,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是同批次高校同时投档、录取,即使考生被退档,也没有被补充投档的机会。

退档后不能补投同批次的志愿,但是能够填报征集志愿和下一批次的志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征集志愿可以选择的专业一般都是院校的冷门专业,所以才会有没有录满人数的情况,但是也会有一些比较好的院校专业公布征集志愿名额,所以是存在捡漏的可能的,但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

考生在被退档的情况下填报征集志愿一定要先看清楚征集志愿公布的招生院校和专业里有没有自己想要报考的,另外就是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都比较短,一般只有一天左右,大家一定要看好本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填报时间,不要错过时间了。

二本成绩在省内和去外省的优缺点

1.去外省读大学

首先,如果只是以二本的分数到省外去,那么对比省内相近水平的大学,省外的大学录取分数会稍微高于省内。

例如,在本省可以报往年录取分数在490分层次的大学,那么出到省外,可能只能报480分左右到大学了。很多跨省读大学的同学都是一学期才回一次家的。因此,跨省读大学需要考虑你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你是不是一个很恋家的人。

2.留在本省上大学

二本的分数,留在本省读大学会比出外省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回到本省就业优势更大。在中国任何一所大学,学生来源里最大比例的肯定是本地学生。虽然很多大学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但哪怕是清北这样的名校,来自当地的即北京学生是最多的。

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你会发现,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多数来自当地!除非,你毕业后想留在外省工作,否则回来的时候肯定是比本省的毕业生竞争力更弱一些。其中的一个因素是,外省的二本在本省比不过本省的二本。

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学校介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逐步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校成为一所“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3月,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校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校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层次。学校各学院均有名师担任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现有专任教师47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4人,占教师总数的51.3%;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91人,占教师总数的82.1%;“双师型”教师7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十余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校已建成近百个实验室和设计室、9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8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0万册,电子图书190万册),中外文期刊23600余种(其中纸质期刊800余种,电子期刊22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平台、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MOOCS学习平台,先后加入CALIS、CASHL、CADAL等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校伊始即成立了党委。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委班子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推选为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我校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全覆盖。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学生“三爱”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校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浙江吉利汽车、金田铜业、一汽国际物流、苏州博众、京东方、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苏州绿控、北京链家、宁波亚德客、久盛地板、安徽水利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金课1门,吉林省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5年共有22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800余项。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32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了学校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其中《中国教育报》连续6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