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

思而思学网 2024-04-18 22:49:31

据最新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招生网和天津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天津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4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556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不过每年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在天津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天津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1、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5566名;

2、天津高考2022年考生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1627名;

3、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4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4838名;

4、天津高考2021年考生上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5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826名;

5、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5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4480名;

6、天津高考2020年考生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725名;

二、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在天津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B 443 45566 省教育厅
2022 天津 综合 本科B 466 41627 省教育厅

2、2021年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天津 综合 本科B 441 44838 省教育厅
2021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B 453 42826 省教育厅

3、2020年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在天津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天津 综合 本科B 455 44480 省教育厅
2020 天津 综合 不限 本科B 466 42725 省教育厅

本科适合分数低捡漏的大学有哪些

学校名批次2022分数
山西中医药大学本科二批465
吉林医药学院(中外合作)本科二批464
齐鲁医药学院本科二批464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本科二批461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本科二批461
河北中医学院本科二批457
锦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本科二批456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本科二批455
山东协和学院本科二批455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本科二批451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二批42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二批426
赣南医学院本科二批426
甘肃中医药大学本科二批426

高考助手网志愿提供免费模拟志愿填报

高考助手网志愿的数据来源于各省的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官方数据,不是一些产品的大数据收集,数据资源准确。高考助手网志愿拥有自己的开发团队,实时为数据更新和技术做工作,区别于市面上其他的产品外包式的开发,一旦有数据更新或者网站使用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高考助手网志愿是是为帮助高三考生和家长学习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查询院校和专业信息的网站。网站包含教育部公布的所有大学的信息和1800多种本专科专业信息,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内1838种职业信息。可以进行专业的模拟填报。

三、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学校介绍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学校前身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信息科技学院创建于2001年,2004年,教育部下文确认学校为独立学院,2006年,学校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学校传承、赓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在校生12500余人。现已开设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外贸与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教研部、体育教研部9个二级单位33个专业。 办学定位。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建成以工为主,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求学环境。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条件完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独立学院”“全国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单位”“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学生食堂和公寓被评为“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和“广西高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 专业建设。秉承“面向行业、技术引领、能力导向、产教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学校始终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构建起“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及其装备、互联网营销、数字创意设计”等八大专业集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四个专业被列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专业被评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云计算和服务器应用》《管理学》《逆向工程技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设计讨论》被评为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 平台建设。分别与TI、NI、讯方等公司合作,获2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通信等6个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1个大学生爱心茶室。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育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被评为首批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示范中心。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进一步助推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进程。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实施“3+1”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培育教学成果,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有力培育“知行文化”,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铜奖1项,广西金奖、银奖各1项。学生男子篮球队在2016年CUBA(阳光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中获第9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5次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3次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综合水平高。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培养、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国际化、“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计划,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请等措施,构建起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00余人,37.80%具有高级职称、63.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中有广西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广西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人、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对象1人。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我校教学团队一举夺得了大赛的最高奖——特等奖。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做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与英、美、澳、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参加各类长、短期出国(境)研修、交流、交换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 奖助学金。为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其中特等奖学金10000元/年,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为6000元/年、3000元/年、1500元/年,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5000元/年。 展望未来,学校秉承“博文约礼、敬事益谦”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和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