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上调细则

思而思学网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如何调整?下面思而学教育网带来相关资讯信息。欢迎阅读。

退休养老金已经连续调整11年,今年国务院是否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成为焦点,如果再次提高养老金十二年上调。据可靠消息,由于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还未建立,今年养老金有望再次上调10%实现十二连涨。

如果养老金连续十二年上调,将有超过8000万的退休人员能享受到调整带来的福利,但客观上也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压力。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向前推进,部分地区滚存资金池枯竭,个别县市出现当期严重收不抵支的状况,地方财政面临来自社保支出的巨大压力,严重者“不吃不喝才够用财政资金弥补社保缺口”。在省级统筹的背景下,地区间负担比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余缺的差异。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且劳动力流出的地区的负担比高,导致这些地区养老金存在缺口。

自2005年开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以来,始终坚持早退与晚退一齐涨的政策,在普调的基础上增加了特调,特调对象范围由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原个体工商业者、建国后至1953年底参加革命工作人员,扩大到70周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转业军人,后来又取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退休旧制度向统帐结合新制度过渡过程分析,企业退休人员实际同时执行新旧二种退休制度,2000年以前退休人员(旧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是根据旧办法计算的养老金确定的退休待遇。因此,2000年以前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的是旧退休待遇。

现在养老金差距大,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月人平养老金是企业月人平养老金的二倍,要缩小二者间的差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就应该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看齐。在11次连调中,企业退休人员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差距大的,就应该多增加养老金,相反养老金差距小的,就应该少增加养老金,养老金没有差距的,就应该不增加养老金。可是在11次连调中,却始终坚持早退与晚退一齐涨。现在又决定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将养老金差距再次拉大。说明政府目前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目标还不清楚,仍处于盲目调整阶段。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通过11次连续调整后,养老金水平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原来养老金偏低、差距大的,是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原个体工商业者,建国后至1953年底前参加革命工作人员。经过11次连续调整后,上述人员的养老金已经反超1994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2001年以后退休人员养老金已是企业早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二至三倍,有的开始超越公务员。而且每延退一年,养老金由增加300元到现在增加900元,养老金为直线上升状态。(3)目前养老金偏低、差距大的群体,已转移到1994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退休人员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已多增养老金近千元,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现在仍享受老工人的退休待遇。这部分人的普调和特调与老工人、大集体、“五、七”连家属都是同一调整政策,没有享受特调政策。这部分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才是目前养老金偏低、差距大的群体,是今后养老金调整的重点对象。

过去,大家都在说养老金差距大,但是那部分人的养老金差距大?谁都说不清楚。十年来,自上而下都在关着门、拍着脑门制定养老金调整政策。所以,每次养老金调整后,养老金差距未缩小,反而扩大了差距,结果群众都不满意。今后,必须纠正养老金盲目调整问题。

(1)将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原个体工商业者养老金水平弄清楚。 将建国后至1953年底前参加革命工作的、1994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退休的和2001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干部、国企工人、大集体、“五、七”家属养老金水平弄清楚。

(2)将各地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间的同职务、同学历、同工令的养老金差距弄清楚。为下一步制定统一调整政策提供依据。

(1)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应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将文革前中专毕业的,一律纳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行列,享受事业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待遇。这部分人因为受企业晋级名额限制,该晋级的却没有机会。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和工人也享受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

(2)企业早退休的局级、处级、科级干部退休待遇,应参照本地区党政机关退休待遇标准确定退休待遇。同时在建国后至1965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的党政机关、企业干部,企业科级干部享受党政机关科级干部的退休待遇,企业的局级、处级干部的退休待遇,在科级干部退休待遇的基础上,处级干部退休待遇另增加500元,局级干部退休待遇另增加1000元。

每年1月国务院都会发文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由于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还未建立,今年养老金有望再提10%。

过去11年中,每年1月国务院都会发文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由于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还未建立,今年养老金有望再提10%。

有分析指出,如果养老金第十二年上调,将使超过8000万的退休人员受益,但客观上也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压力。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向前推进,部分地区滚存资金池枯竭,个别县市出现当期严重收不抵支的状况,地方财政面临来自社保支出的巨大压力,严重者“不吃不喝才够用财政资金弥补社保缺口”。

财政部财科所调研发现,桂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缺口16.5亿元,按当年自治区责任分担办法,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13.5亿元,当年实际收支缺口逾3亿元。需要指出的是,桂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89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8亿元。这意味着桂林市养老金实际收支缺口占全市公共财政收入的2.4%,占桂林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的8.6%。若不考虑自治区的补助,则桂林市养老金缺口几乎占到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如果以底桂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滚存结余11.5亿元计算,仅够支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两三个月。

如果按照现行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状况,以及当前的滚存基金结余,大致测算出桂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滚存结余将出现负数。需要全市财政在公共预算中安排约2个亿资金来弥补养老金缺口,这对桂林本市和区县财政带来较大冲击。

在省级统筹的背景下,地区间负担比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余缺的差异。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且劳动力流出的地区的负担比高,导致这些地区养老金存在缺口。

例如,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939亿元,而当期的收入为834亿元,当期的养老金缺口为105亿元,累积结余只剩270亿元。辽宁、吉林、海南、广西、江西等地也基本处于当期收支相抵的状况。

从财政补助情况来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规模逐年上升。,中央财政补助3027亿元,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13%,比上年增加491亿元,增长19.3%,比2009年增加1807亿元,年平均增长19.9%,在近几年来占整个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比重为12%到13%。,地方财政补助为28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重庆、上海、辽宁、天津、江苏、湖北、湖南7个省份。

去年,黑龙江省出台社会职工养老保险缺口分摊的政策,文件都发到地方了,但很难执行下去,因为一些基层地市财政捉襟见肘。

黑龙江某市财政系统人士说:“原来我们市的社保收支缺口省里全额承担,但随着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省里负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把压力传导到地市,规定支出缺口部分的30%省里拿,70%是地市拿。按照这个比例测算,发现我们市去年应该拿出25亿元财政支出弥补社保缺口,但我们市可用的财力不到30亿元。我们所有人得不吃不喝才够拿。”

此外,目前正在进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轨)也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1月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记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公布了相关实施方案,而浙江省也已于10月宣布实施此项改革。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靠财政支撑,改革首先涉及公务员,这一群体完全由财政供养,“不管是单位缴费,还是个人缴费,都要纳入财政,个人通过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相应把缴费的因素纳入到工资结构里面,提高工资适当由财政承担。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性比较大,特别是很多地方属于吃饭财政,所以有些地方财政压力肯定很大。”

有专家表示,经过测算,养老金并轨的改革成本可能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如果由地方财力负担所有改革成本,很可能造成“有钱执行,没钱就难以执行”的局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