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理性看待小升初考民办校并非一定读“名校”
5月24日、25日,成都10余所民办中学举行本地生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试,数万家长和学生组成的“测试大军”,两天内辗转参加至少两所学校的测试,编织了一幅小升初“奔考图”。
不过,据成都市教育局对外公布的数据,随着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侧重,今年18所民办学校本地生参考人数下降了9.96%,在今年新增两所民办中学的背景下,总体报名人数下降了3.09%。许多家长在考试中也变得理性,认为报考民办学校并非为一定读“名校”,更重要的是能锻造孩子的综合素质。
考查之变: 从考试到综合素质测试今年的小升初选拔考查,跟往年的考试不一样,不但名称变作“综合素质测评”,内容也更加注重素质考查。往几年,绝大多数学校都将选拔称为考试,制作考卷,考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偏题怪题多,考深度,考难度,而且题量多,要求学生在90分钟里做上百道题,像数学试卷,后面还有二至三道偏难的加试题,以此拉开分数差距。
成都嘉祥一位老师说,过去主要是从难度深度上考查学生,选拔学生重在“考”。因此,很多家长在考前,会带着孩子到处参加培训补习,加大难题培训,“考前强化训练确实让不少学生临场发挥不错,但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综合发展。”
今年的综合素质测试,测试试卷中的考题难度降低了。5月24日测试当天,多位参加了测试的学生走出考场,都轻松地对家长说:考题并不难。据记者了解,考题大都紧扣时事热点,有关“马航失联”的时事题,有“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作文题,“楼房失火怎样逃生”的问答等。
同时,民办学校今年对奥数、华赛考试分数,也不像以往那么看重。北师大成都实验学校、成都棠中外语学校等,通知学生报名时,要求家长带上孩子在小学里获得的各种证书,包括体育艺术类的奖项,更加看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心态之变: 参考并非为读“名校”24日、25日两天,家住成都站北路的罗女士带着孩子,开着车连续跑了3所学校参加测试。24日上午去了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下午去了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25日上午又去了北师大成都外国语学校,两天跑了近40公里,罗女士说:“家长有点累,孩子也累。”
像罗女士这样的家长,占大多数。他们并不只盯着一所学校考试,而是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多的要考4所学校,少的一般也要考2所,因此,各个学校看起来人来人往,家长学生打拥堂,他们的打算很简单:学校选学生,他们也在选学校,综合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食宿伙食质量让孩子就读。
不单如此,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的学生中,还有一些是来“打酱油”的。家长带着孩子来考试,并非是冲着读书来的,而是通过测试,看自家孩子的综合能力如何。同时,让孩子领受测试的氛围,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住成都交大路的汪女士,孩子在成都锦西实验小学念书,平时在班上的综合素质排名也很靠前,且已经基本确定就读一所较好的公办初中。但24日这天,她和老公全天带着孩子去参加测试,上午参加成都外国语学校的测试,下午参加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测试。“周末带孩子去测试一下,反正学校也不收费,累是累点,但锻炼了孩子,值!”汪女士说。
:
深外小升初摇号中签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