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届校园足球文化节开幕小学9月引入小足球赛

思而思学网

学生集中展示200余件优秀足球主题作品摄影/本报记者郝羿

4月28日,首届北京市校园足球文化节在大学生体育馆正式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从9月新学期开始,包括小足球,小篮球和小排球在内的“小球”比赛,将在各小学陆续开展。

  200余件优秀作品得到展示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首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是北京市贯彻落实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和《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一次创新。活动的主题与形式得到了中小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热烈响应与支持,共征集各类足球主题文化作品超过3000件。

除此之外,活动组织方还邀请摄影、设计、舞蹈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集中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在昨天的文化节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200余件来自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的优秀足球主题作品,同时现场授予了24个学校各类作品优秀奖项。

学生应成为校园足球的传播者

对于此次文化节,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中小学校园足球不能只关注竞赛,而应该从更广、更深的范围挖掘足球文化的内涵。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就是要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足球发展氛围,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足球文化的培育,让他们逐渐领悟到足球的魅力,进而更加喜爱足球这项运动。只有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才能把金字塔的“塔基”打扎实,继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同时,发展校园足球文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通过校园足球文化节的传播与展示,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中,让他们成为校园足球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积极推动北京市校园足球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新学期起小学将开展“小球”赛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除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的活动中外,市教委还将联合其他部门共同推出“三小”项目,即包括小足球、小篮球和小排球在内的“小球”比赛,小记者培训和小裁判员培训,其中“小球”比赛将于9月新学期正式登陆各小学。

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表示,和小记者和小裁判员的培养一样,小球比赛的开展同样十分重要。“校园足球在小学阶段都是针对9至12岁的高年级同学开展的,如何让小学低龄段的孩子也加入其中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将会开展包括小足球比赛在内的三项小球比赛,低龄同学踢适合他们年龄的小号足球将成为现实。相关的赛事组织工作由市教委完成,厂家负责配套适合低年龄段学生的体育器材。”

足球特色校将组建小记者工作站

值得一提的是,“三小”项目中的小记者培训已于近期正式开始。上周末,北京市首届校园足球小记者培训营在海淀区七一小学开营。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市200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400位教师和小记者代表参加了培训。为了让“小记者”们的培训有所收获,王军表示,全市校园足球特色校将开始组建小记者工作站,逐步参与报道校、区、市各级校园足球赛事和活动。

王军还介绍,现在市教委正在和北京国安俱乐部进行洽谈,未来经过训练的小记者们将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大型足球赛事的报道。

马上就访

清华附小

足球元素融入语数外考试

有着百年历史的清华附小在体育方面,尤其是校园足球方面,有着独特的培养模式。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介绍,为了实现附小“健康、阳光、乐学”的育人目标,学校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到首位,尽管每天的课业十分紧张,清华附小依然将体育作课程。据了解,现在清华附小每班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每周累计5节的课时数比国家规定多出2节。

此外,清华附小更加看重足球在育人以及精神层面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窦桂梅表示:“为了普及足球文化,我们不仅仅在外部环境上进行了一定的设计,让孩子们随时都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找到足球。就连考试也涉及到足球内容,孩子们做的题都跟他参加的比赛有关,写的作文就是看足球比赛的观后感。”

清华附小四年级4班的刘晨晨尽管踢球只有一年时间,却已经在班级足球队中占据了“首发”的位置。用他的话说,和在场上“冲锋陷阵”为班级争得荣誉一样,他也很喜欢在考试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足球的故事。“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测试中,都有和足球相关的试题,我感觉非常亲切,很多题目就是依据我们参加的比赛编写的,这样也有助于所有同学更加关注校园足球。”刘晨晨说。(记者张昆龙)

 康庄小学

校园足球文化馆承担普及重任

延庆区康庄小学虽是一所农村校,但却是延庆区足球品牌学校、北京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纪桂武说,比起取得的成绩,贯穿学校办学多年的通过校园足球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小比赛”培养“大人格”的育人模式,才是最值得推广的。

据了解,学校从2004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2009年开始把校园足球普及到每一个班、每一名学生,至今已进行了12年的探索与实践。

去年8月,延庆区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作为全区足球“领头羊”的康庄小学进行了新的尝试,学校把一间面积约120平方米的教室改建成一所校园足球文化馆,里面不但有学校十多年来校园足球的发展历程,还详细地通过展板以及纪录片回放的方式讲述足球的历史,这对于校园足球运动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纪桂武表示:“作为足球传统校,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让孩子们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现在有很多外省市的学校慕名到学校考察参观,在进行交流比赛的间隙,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走进校园足球文化馆,感受足球的文化气息,对于提升他们对足球的认识会有很大的好处。”(记者张昆龙)

十八中附小

足球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从1996年开始探索校园足球到现在,北京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已经走过20年。从刚起步时的课外活动一小时锻炼,到目前该校的同学们几乎人人会踢球,学校已经形成了校本课程、足球兴趣班和专业足球队相结合的校园足球培养模式。

该校校长王志清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足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益处。“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她说,球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小胖墩,更没有一个“小眼镜”。“有家长告诉我,以前他们家孩子经常生病,踢了足球之后很少生病。”王志清说。

在体质增强的同时,王志清还向北青报记者介绍,校园足球让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足球是一项户外运动,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孩子们都会自觉到球场踢球,受伤之后也没有人抱怨。

踢球还让孩子们养成了规则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球场有球场的规则,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规则意识,对其以后进入社会益处很大。此外,足球比赛总有失败,孩子们并不是每次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他们学会了承受挫折和压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