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党员干部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讨论材料最新

思而思学网 2024-01-17 13:13:03

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计划定的再好、口号喊得再响、如果不去落实,那么只能是空谈。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讨论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干部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讨论材料1】

来陕西视察时,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作出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陕西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殷切期望。陕西省教育系统按照省委“自觉把追赶超越作为全省工作的中心和主题”的要求,立足优势抓机遇,找准差距促提升,多措并举求突破,使陕西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陕西教育实现追赶超越有基础、有信心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打牢追赶超越坚实基础。全省学前教育发展不断提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高中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迈进,民办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这些比较优势都为陕西教育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追赶超越内生动力。全省教育系统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教育事业突破发展的势能不断积蓄。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建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深入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搭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全省高校科研经费突破75亿元。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组建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推动教育管理数据融合和共享,汇聚全省600余万教育人口的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

不断凝聚发展共识提升追赶超越强大信心。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陕西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大举措,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好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三秦父老从教育发展中切实得实惠、增福祉,提升了陕西教育实现追赶超越的信心。

二、陕西教育实现追赶超越有方向、有目标

坚持以共享发展为目标,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力争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全省107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确保全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基本达到100%。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重点建设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10所、骨干专业150个。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推进“四个一流”建设,支持1-3所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5-7所高校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推动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建成3所、培育3所省内一流民办高校。

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标准,突出抓好教育公平。深入落实《陕西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子女无辍学。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权利,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确保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重视民族教育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基础。

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教育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推进合作办学改革,着力化解城区“择校热”。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事业,探索建立高等继续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加快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推动“院士工作室”建设,推进“2017计划”。深入实施陕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创建“留学陕西”优质品牌,支持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三、陕西教育实现追赶超越有方法、有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资,推进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改革,建立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悉心育人。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建设,统筹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共享融合,开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智慧校园”示范点创建,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党员干部回答四个问题奋力追赶超越讨论材料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质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求供给双紧缩”,即在要素结构变化、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全要素生产率短期内提升放缓、外部经济长期停滞的新阶段下,经济内生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抑制导致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双重不足。因此,在确保短期经济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长期增长,是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这一大逻辑下,陕西省经济发展应当协调好短期稳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确保短期经济稳定,为经济长期增长创造前提;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陕西省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同时,应避免以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代价的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行为。

今年以来,陕西省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效应有所增加,亮点明显。在稳增长方面,陕西省已经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增。前三季度,陕西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季回升态势;消费平稳运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回升,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14.3个百分点;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87%。这些情况表明,陕西省经济运行中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效应明显增加。

第一,民间投资增速回升,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6.2%,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占全省投资的12.5%,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对投资的拉动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71.7%,新能源产业增长45.5%,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40.1%,新材料产业增长37.8%。文化产业同比增长20.3%,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长1.4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增长1.1倍,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增长61.6%,文化专用设备生产增长60.9%。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产值(不含军工)同比增长27.2%,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高出26.4个百分点。

第二,对外经济实现新发展,进出口总值增长快。表现为进出口总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优化,私营企业进口高涨,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等方面。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9%,比上半年增幅扩大14.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3.5%;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9.1%,其中,进口增长90.6%。陕西省对外投资协议增长2.2倍,实际投资增长95.4%。

第三,研发投入增长快,创新驱动水平提升。表现为研发持续增长,企业研发快速增长,研发与市场对接趋势向好等方面。,陕西省研发经费支出比上年增加24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3.8%,增幅高出全社会研发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7%,位列全国第8位。陕西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3.8%,占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为46.9%,较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企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较上年增长14.8%,占全部试验发展经费的59.6%,较上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第四,惠民生和优环境初见成效,消费拉动作用显现。前三季度,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超过陕西省生产总值增长率,收入的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长。陕西省通过结构调整,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优化,依靠先进技术、生态建设、法律手段等综合方法,实现减排和生态环境优化,黄土高原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2011年以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2%。

陕西省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效应充分体现了在确保稳增长、惠民生、优环境的前提下,以内生投资需求增加、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外开放实现新发展、创新驱动水平升级等为内涵的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转换和方式转变。但是应当看到,制约陕西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双重不足的问题在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惠民生、优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必须持续深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实现陕西省经济在新常态下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下的新发展。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