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道宽一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事迹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事迹材料【篇一】
西宁有这样一家人,从1995年开始一家人办了份家庭报纸,目前已经出了20余期。不仅如此,这个有14口人的大家庭还办了一台春节家庭喜乐会。喜乐会上,他们包饺子,玩游戏,共唱名为《我爱我的家》的家歌。一个大家庭,十几个成员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在当今社会实属和谐之音,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一起办家报,创家歌,把日子过得多姿多彩,让人在称赞之余,又生出羡慕,这就是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祝xx一家。
祝xx家庭三代共有15口人,多年来,全家人团结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积极进取,努力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创建和谐家庭。祝xx,余昌桂老两口退休前都在省市文化部门工作,这也为这个家庭建立独具特色的家庭文化奠定了基础。
1995年7月,为了更好的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在全家人的倡议下,一份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祝家《家报》试刊号问世了,从此,一期接着一期,凝聚着家中每个成员的深情和厚爱,《家报》紧紧围绕家庭文明建设,自己撰稿、自己编辑、自己打印,从“谈心亭”到“家常话”,从“个人谈家”到“读者来信”,从“书画欣赏”到年年评比的“家庭十大新闻”,有的写教子,有的写妻颂,有的写母子情,有的写姑嫂爱,《家报》成为全家人抒怀和练笔的一块阵地,成为家庭成员相互沟通的桥梁。
十多年来,《家报》的内容不断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生动活泼,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到目前为止,《家报》已先后印发20余期,《家报》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读者也由过去仅限于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逐步扩大到家庭成员的朋友、领导,原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对《家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家报》是促进家庭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好形式和良好载体,《家报》为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搭建了有效桥梁,起到了学校和社会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除了创办《家报》外,这个家庭成员还结合家庭特点,围绕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举办了一系列家庭文化活动。青海山川秀美、文化多样,素有大美青海之称。在家人的倡议下,家庭摄影展应运而生,“草原风光”、“经院”、“雪韵”、“园中人”、“一点红”等一大批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摄影作品相继推出,2002年春节“家庭首届摄影展”隆重开幕,精心创作的313副作品呈现在家人面前,全家人看着自己的作品入选参赛,个个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摄影创作又引发了祝xx老人的绘画创作热情,他利用充裕的退休时间,参加老年大学绘画班学习,创作了一批富有生活情趣的绘画作品。并将多年创作的诗歌、散文、绘画作品汇集成册,出版了《高原情》诗文集。
新春佳节是阖家团圆、欢乐喜庆的节日,围绕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新春佳节,特别是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欢乐文明的家庭节日气氛,从1995年起,每逢新春佳节都举办家庭迎新年联欢会。节目丰富多彩,有老两口演唱的“夕阳红”、童声四重唱、夫妻合唱、相声、数来宝、顶气球、猜谜语等等,在欢声笑语中把家庭联欢会推向高潮。在美好的季节里,家人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享受美好的田园风光,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家是驿站,是每个人风雨人生中最可靠、最温暖、最甜蜜的港湾。随着家庭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由家长祝xx作词,青海作曲家王洪光谱曲的《家歌》也随即创作出来了,全家人每逢家庭连环晚会上都要集体合唱,从中得到愉悦,汲取力量。歌词中这样唱道:“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互相体贴,互相关怀,同甘共苦,贫富相依,家给我情,家给我爱,家给我力量和希望。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我有一个可爱的家……我有一个美好的家……我爱我的家”。这首歌唱出了全家人的心声,唱出了全家人的追求。
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祝xx一家人在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每当家人团聚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说国事、说家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展有益的漫谈,有时甚至父子、夫妻、兄弟、姊妹相互辩论,探求真理,辨明是非,消除封建式的耳提面命的家教方法,大家感到心情舒畅,形式活泼,气氛宽松,这种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
2012年,已80高龄的祝xx老人在家不慎跌倒,经医院诊断为双侧慢性硬膜下水肿,住院三个多月,期间,全家人悉心照料,关怀备至,特别是三个儿媳妇和女婿在丈夫,妻子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照料公公、岳父的义务,从办理住院手续,到费尽心思调剂饮食,从千方百计寻找药品,到熬夜守护,尽心尽力,使老人身体得到康复。在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和妯娌关系,祝xx的女儿祝萍有三个嫂子,多年来的相处增进了亲情,有矛盾不回避,有困难互相帮,情同亲生姊妹,她在《家报》“姑嫂情”的文章中说到:“我很庆幸有三个好嫂子,在嫂子们身上,我学到了她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对老人的百般照顾,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我的嫂子就像姐一样亲,我有三个比姐还亲的好嫂子。”在日常生活中,一家有事大家帮,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亲情关系。
在努力建设家庭文明的同时,全家人还关注社会,回报社会,青南地区发生雪灾,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南方地区发生冰冻灾害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捐款、捐物、心系灾区,奉献爱心。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祝xx一家人在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文化氛围感染和熏陶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这是一个家庭对的最好的实践和诠释。
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事迹材料【篇二】
小区虽小,人不少。随着城市的发展,钢筋水泥筑起的高楼,打破了原有的邻里结构,邻里间的关系也略显“淡化”。然而在西宁市城中区二机社区,活跃着一对热心夫妇。社区举办活动,他们积极参与。邻居遇到问题,他们热情相助。普普通通的夫妻俩,如细雨润物般滋润着他人的心灵,净化着社会的空气。
这对热心的夫妇就是杨xx夫妇。在二机家属院,提起杨xx和刘建华夫妇,大家都会立马想到“热心人”三个字,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杨xx现任二机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67岁。杨xx的老伴儿刘建华63岁,现已退休。老两口结婚四十年以来,一直恩爱有加、相敬如宾。杨xx夫妇婚后育有一女,现今女儿已长大成人,在外地结婚生子、安居定业。如今,老两口在南川东路南酉山路4号院熙龙湾住宅小区。四十年来,夫妻俩互相扶持、相濡以沫,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身退心不退,依然发挥余热,就是杨xx现在的写照。尽管67岁的杨xx老人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坚持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挥余热,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精神。在退休生活中,杨xx主动参加社区、办事处的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杨xx坚持运用党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始终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并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不仅如此,杨xx始终如一坚持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无一缺席地参加社区各类学习、实践活动,按时交纳党费,确实履行党员义务,以党支部书记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大家继承、发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作为南川东路街道低保评审委员会委员,他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为社区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现状做出积极努力,并严格执行低保申请条例,公平、公正地审查每一名申请人的资格,切实做到遵规守法,无徇私枉法行为。
在职期间,杨xx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任何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退休后,怀着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杨xx成为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积极参与多种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志愿者后,杨xx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环保志愿活动,为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以一名党员志愿者的身份,长期参加困难帮扶活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烦恼,用志愿精神倡导身边的朋友参与志愿服务,努力帮助提升社区文明程度。
自从扎根大西北,以青海西宁为家以来,杨xx与同事、邻居相处融洽,和和睦睦。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几年前,隔壁邻居老何的丈夫不幸去世。得知这个情况后,杨xx夫妇俩主动帮助料理后事。帮助老何处理玩丧事之后,要处理房屋继承的事情,这对于不识字的老何家属马大娘和腿脚不便的儿子来说无疑又是一件难事。此时,杨xx主动带着马大娘到社区开具家庭情况证明,然后到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到房产交易登记中心调取房屋信息,最后在公证处做遗产继承公证,完成房屋合法的继承手续。看似简单地继承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办理过程中,光房产交易登记中心就跑了不止七八趟。至今说起这件事,马大娘还是充满感激之情。
7月份,马大娘因为心脏病要到高兴所去检查,杨xx不放心马大娘一个人出门,陪着她从挂号到检查结束,全程陪伴。不仅如此,杨xx夫妇还长期帮助何文庆照顾残疾人儿子马海生,让相依为命的母子感受到邻居之亲。
长期以来,杨xx夫妇以实际行动倡导院内居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做出积极贡献。
除了帮助邻居,杨xx夫妇还带头爱惜一草一木,能搞好个人,家庭和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的卫生及绿化工作,自觉维护小区内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利益。为保护环境,杨xx带头力行低碳生活,使用无磷洗衣粉,选用节能电器,合理投放垃圾,在小区引领了节能环保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