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的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不断提升全县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收集的2017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1】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根据《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医疗联合体是指不同等级、类别、区域、隶属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医疗业务协同发展需要,自愿协商组合而成的纵向协作组织。“政和县区域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政和县总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院)为牵头单位,联合8所乡镇卫生院和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县域医联体。医联体按照成员单位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单位法人不变、产权归属不变、法律责任不变、基本职能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监管机制不变的原则,充分发挥县级医院诊疗技术优势,以协同服务,以技术支持为支撑,以医疗业务统筹管理为重点,以现有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为中心,逐步实现更加紧密的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县、乡医疗资源效益。
二、目标任务
2017年先行开展试点,县医院与铁山卫生院探索建立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的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县中医院与岭腰卫生院建立以人员、资产、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紧密型(托管)医疗联合体。到2017年,逐步形成权责明确、功能清晰、运行有效、群众受益的医联体运行体系,促进县、乡两级联动发展,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率,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及时总结医联体经验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三、组织架构和治理形式
医疗联合体实行理事会的领导管理体制,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任理事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理事长,理事会办公室设在牵头医院。理事会应制定医疗联合体章程,明确医联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紧密型医联体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制定章程,规定理事会、管理层、医疗机构等相关各方权利义务,统筹医联体内资源配置与整合,促进优质资源的纵向流动。
(一)理事会办公室职责:
1.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落实,做好医联体分院指导、督促、考核、评价等工作。双方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大力支持,全力抓好医联体工作推进,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2.医联办每月召开一次医联体工作会议,汇总本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布置下个月工作任务。
(二)授牌:
医联体成员单位中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单位第一名称不变,加挂“政和县总医院医联体××分院”牌子。
四、运行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
1.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群众在医联体分院首诊。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双方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
2.建立医联体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在双向转诊的前提下,方可享受医保倾斜政策。
3.本着对病人负责,逐步提高下级医院医师诊治水平的原则,对医联体内下转的病人,上级医师有义务进行跟踪指导;对医联体内上转的病人,下级医院医师有权利参与查房。
4.具体转诊要求按照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规定执行。
(二)资源共享
1.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床位资源统一调配和使用。
2.免费为分院配送抢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洛贝林、尼可刹米、西地兰等)。
3.实行药品耗材带量采购,解决基层卫生院因用量少配送困难问题。
4.提供设备维修技术支持。
5.负责医联体分院的检验、影像、病理等质控工作,并对成员单位检验、影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
6.承担医联体分院中心消毒供应工作,医联体分院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商定由总医院商消毒供应中心统一配送。
7.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检查互认必须在符合医疗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可按项目逐步互认,分步实施。
8.充分利用总医院院继续教育资源,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每月继续教育培训时通知医联体分院相关人员参加。
9.积极开展急诊急救联动机制。依托政和卫生信息云平台在医联体内建设急救医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急诊急救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急救信息的及时互享与沟通,急救资源的集中调拨和使用。
(三)人员交流
1.为医联体分院医护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明确诊断慢性病的医护人员。
2.积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交流轮岗的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的人员管理体制。
(四)技术指导
1.帮助医联体分院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联体分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医联体内探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等服务手段。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
3.根据各医院需求随时安排相应专科医师到医联体分院开展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适宜技术指导等协作服务。
4.在医联体成员单位间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病理、检验、影像等),双向转诊,应急指挥等功能。
5.建立医联体微信群和QQ群,为学习交流搭建信息平台。
(五)完善医联体成员单位绩效分配机制
根据成员单位双向转诊情况、服务数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实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内部绩效分配机制。具体实施细则由医联体成员单位另行制定。
(六)开展健康服务管理
加快推进医联体成员单位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医疗服务信息安全互联互通。注重全科和专科结合,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医联体分院的全科医生,可联合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
(七)相关政策支持
1.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病人,逐步按院内转科政策简化新农合(医保)转诊、报销手续,取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新农合(医保)二次起付线。放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使用范围,将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作为基层用药目录,以适应双向转诊需要。
2.不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或急、危、疑难、重大疾病患者,由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转县内上级医院治疗的,新农合报销比例按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执行。
3.为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视同晋升前下乡,并作为评聘职称的主要依据。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工作视同进修。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担任院长、学科带头人、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双向转诊工作予以把关和指导,提高基层管理水平,表现突出的予以优先提拔重用。
4.为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步伐,在不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经费开支的前提下,同时兼顾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能安心服务,上级医院下派的医务人员人事关系保持不变,工资薪酬由原单位发放(不低于原单位同级水平)。对已建立医联体的牵头试点单位,完成既定考核指标的,县医管委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予以补助,对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单位每年补助20万元,建立松散型的医联体每年补助1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下派医务人员的交通、食宿补贴和奖励。
(八)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1.建立健全医联体内部考核机制。医联体理事会要建立医联体运行考核机制,将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考核中发现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的成员,牵头医院可要求其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终止其成员身份。
2.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联体建设的指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医联体运行情况,及时纠正医联体内成员单位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行为。存在严重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医联体,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牵头医院解散医联体,并追究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和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
3.完善医联体绩效考核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绩效工资总额核定、财政拨款、院长任免、医保支付等挂钩。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是医改综合试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医疗联合体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及序时进度,积极稳妥推进落实。
(二)强化督导指导。要开展经常性督导,了解医联体建设情况,及时总结不同模式医联体建设经验,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积极宣传引导。要切实加强舆论宣传,争取社会各届对医联体建设理解和支持,形成推动改革的社会氛围。引导患者逐渐转变就医习惯,形成基础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就医行为,为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奠定基础。
【2017县域医联体实施方案2】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加快推进县、乡、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根据中共西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组建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的指导意见》(宁办发〔2017〕13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整合优化县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组建以县级医院,由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中心,以下同)及所属村卫生室组成的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内发挥县级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落实管理权、经营权、人事分配权,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力争使90%以上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二、组建方式
依据行政区划和群众方便就医的原则,以县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医院,组建3个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具体组建方式如下:
(一)湟中县第一医疗联合体。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院,上新庄、田家寨、西堡、土门关、甘河滩、群加、大源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所属152个村卫生室组成。
(二)湟中县第二医疗联合体。由县第二人民医院,拦隆口、共和、李家山、上五庄、海子沟、汉东、大才7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多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224个村卫生室组成。
(三)湟中县第三医疗联合体。由县中医医院,县藏医医院、鲁沙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20个村卫生室组成。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湟中县中医院分别增挂“湟中县第一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湟中县第二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湟中县第三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的牌子,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挂各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分院的牌子,各行政村卫生室增挂各医疗联合体各分院村卫生室的牌子。
三、医联体的管理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坚持法人资格、财政补偿政策和渠道、核定人员总量、功能定位和公共卫生职责“五不变”的原则下,建立在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医联体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方面,成立湟中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附件1),医管委主任由县政府主管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发改、财政、人社、民政、监察、审计、编办部门组成。医管会主要负责医联体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职责。业务管理方面,创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立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会由核心医院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各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组成,医联体理事长、副理事长由核心医院院长、副院长兼任。医联体核心医院院长、副院长按照党管干部原则管理,由县委研究决定。总会计师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会研究聘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由医联体核心医院院长聘任,并报县卫生计生部门备案。监督管理方面,成立医联体监督理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监事会主席按照党管干部原则管理,由县委研究决定,监事会成员由各核心医院的纪检委员、工会主席和所属成员单位的职工代表5-7人组成,履行对医联体理事会工作的监督权力。、
(二)运行模式。医联体实行理事会统一领导下的核心医院院长负责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理事会要理顺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责、权、利关系,行使人员调配考核、财务、设备、药品和业务统一管理,落实财务预算、薪酬分配、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等制度;统一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服务标准、技术规范,推进各医疗机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理事会要搭建内部组织管理架构,设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职能科室设在核心医院,具体职责由理事会确定。各乡镇卫生院按现行的管理模式,负责对本单位和区域内村卫生室的管理。
(三)职责分工。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全县医联体的设置规划、技术准入、质量监督和绩效考核,并对医联体的发展规划、财政投入、重大项目实施等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医联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及时解决医联体的困难和问题。
2、核心医院。主要负责医联体内日常运行、督导检查等工作,构建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机制;负责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建设、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承担全县一般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转诊等工作。
其中,县中医院在履行核心医院职责的基础上,与省中、藏医医院建立技术协作模式,向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指导开展中藏医药服务工作。
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基本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协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负责辖区内乡村医生的培训,村卫生室的指导、检查、考核等业务管理工作;完成医联体理事会下达的相应工作。
4、村卫生室。承担本村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依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履行家庭医生的职责,引导病人逐级转诊;完成医联体理事会和乡镇卫生院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工作任务
(一)改革财政补助核算方式,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各医联体内成立财务管理中心,严格按《湟中县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办法(试行)》(附件2),强化对各成员单位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财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下达各类专项和补助资金,实行分级核算,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设立明细账,核算所有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收益。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资产统一调配使用,保证各成员单位的人员工资和正常运转经费。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收支管理,合理化解债务。
(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医联体理事会在核定岗位总量、职责范围内行使人才统一管理和合理调配自主权。严格落实《湟中县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人事管理办法(试行)》(附件3),保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人事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医联体内通过多种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护人员。要建立到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待遇高于原待遇政策,逐步实现各类人才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确保资金规范化管理。县社保局在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现有的管理和结算方式的基础上,将三个医联体作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主体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总额按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适度上浮,并统一打包付费,建立谈判和合理调整机制。按照《西宁市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付费实施意见》和《西宁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实施方案(试行)》,实行总额控制下的二级医院按病种(组)和按床日付费方式、基层医疗机构按服务量、按人头等复合型付费。适当拉开医联体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医联体与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功能定位、服务人群和服务量确定医保基金分配方式和办法。积极支持医联体开展城乡居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医保的整体导向和控费作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保障药品质量。各医疗机构建立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机制,实行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进行采购、配送,村卫生室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网上统一采购。在以县为单位带量议价采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医联体为单位的药品耗材集中竞价、联合采购、统一配送机制。医联体理事会负责监管各成员单位药品、医药耗材采购情况,允许药品在医联体内相互流通,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新机制,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
(五)建立统一的业务和设备管理制度,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医联体理事会负责各成员单位的业务管理,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质量控制,定期开展培训指导、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按照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为群众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服务。加强对设备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建立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强化对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重点规范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采购及使用行为,完善村级绩效考核和补偿机制,逐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六)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加强对医联体的监管与考核,依据《湟中县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3),县卫生计生、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及分值,每年进行1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公开,并与绩效工资总额、院长薪酬、任免、奖惩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医联体制定和完善各成员单位、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强化监管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打通县、乡、村三级的纵横向链接通道,构建以医疗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药品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内容的“智慧卫生”体系,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库,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以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为手段,在核心医院建立临检、影像、远程会诊、病理检测和消毒供应“五个共享中心”,实现信息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使患者在基层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和下级成员单位对上级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认可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方面群众就医。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按政策规定和各自功能定位及诊疗范围,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基层医疗机构优先向医联体内的核心医院转诊,核心医院要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上转病人要优先安排接诊、检查和住院,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并指导基层医生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医联体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九)落实便民惠民措施,突出医疗机构公益性。巩固创新家庭签约服务、家庭责任医生、家庭百姓药箱“三家”服务模式,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实行家庭责任医生全程管理服务,对确需到上级医院诊治的患者,基层全科医生主动与医联体核心医院取得联系,及时给与转诊治疗。认真落实特困患者“五免十减”、二十六项便民惠民救助政策,突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医管委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医联体建设,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县财政、人社、编办、卫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对紧密型医联体的组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医联体理事会及各成员要积极沟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联体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督查力度。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要加强组建医联体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及时反映和解决组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督促各医联体按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
(四)加强舆论宣传。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广电局、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开展好组建医联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联体组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联体顺利组建和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