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出养老金并轨制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

思而思学网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7月1日将正式执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明确了事业单位社保先行并轨的方向,但对诟病更大的公务员养老双轨制仍无撼动,这不能不说是遗憾。

不过,相较于过去十几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屡次提及“要尽快研究和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却没有实质进展不同,此次《条例》的发布及执行,已经将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实质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皮德海透露,今年就会拿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方案。

与人们普遍认为“事业单位人员不缴纳社会保险”不同,事业单位实际上也缴纳社会保险,只不过,因事业单位又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之分,人员有编制内和编制外之分,因此所缴纳社保费比例及享受的待遇也就不同,因为一部分人不缴社会保险,便被大众误读为所有事业单位均不参与社会保险了。

实际上,官方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中,包含着2153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而目前,事业编制人员总共达3153万。

编制内、外剪刀差扩大

小梅(化名)自起任职于某县文化局下属单位,入职后的她发现,与同一职位的另外一名同事比,她不仅工资少一截,发一些福利时,人家有而她没有,“后来一打听,才明白那位同事有编制,而我是编制外人员。”

小梅当年是通过该县文化局的招聘考试应聘进来的,同年与她一样通过考试进入该事业单位的有30多个人,她一打听,这30多人的待遇与单位里另外70多名编制内的同事均有较大的差异。

“以前我们还有福利奖金,一年有5000元左右,后来福利奖金被取消了,编制内的员工月工资普涨了400元,但我们这些编制外的员工,工资却一点没涨。如今,公务车改革把车补取消了,他们的工资又涨了一次,结果我们还是一点没张,一消一涨,我们的收入只有编制内人员的一半左右了。”小梅觉得有些不公,“都说同工同酬,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小梅提供的工资单显示,她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287余元,而她月供房贷就达到2000余元。“好在老公的工资高些,否则我这点收入,连房贷也还不起。”小梅表示。

我们查阅小梅所在县城的最低工资标准发现,自3月1日起,该县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执行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1380元、1220元、1080元。“我们基本是属于收入最低的人群了。”小梅感叹。

事业单位社保存身份差异

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被区分为编制内和编制外,这不仅不是小梅所在县城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们获得的《合肥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就明确地将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对象分为“事业单位在职在编的工作人员”、“经市、区人事部门批准实行全员聘用制并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经市、区人事部门鉴证聘用并经相应人事部门批准,与编制内工作人员执行同一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等。

我们注意到,合肥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分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两个部分,这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似,但在单位和个人缴费费率上,则又详细分类为四种情况: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机关合同制工人,单位为33%,个人为3%;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单位为31%,个人为3%;市劳动保障、人事部门管理的劳务人才中介机构(含教育人才市场)符合条件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人事代理人员,缴费费率为34%(包含单位缴费部分31%和个人缴费部分3%,其中3%记入个人账户);参保单位实行整体人事代理的,执行单位参保费率,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机关合同制工人,单位费率为33%,差额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单位费率为31%,个人缴费费率为3%。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但编制外人员却没有具体数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1月24日在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全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率已达95%。

10月25日,时任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的尹成基曾透露,近些年,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当中,包含着2153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就是说一些地方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

只缴三险不如企业

“虽然我们是事业单位,但我们也缴纳社会保险啊。”5月23日小梅向我们透露,“单位给我们缴纳三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编制内人员也是如此。”

据小梅介绍,其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单位给缴工资收入的18%,个人缴纳8%。医疗保险方面,单位缴纳7%,个人缴纳2%。工伤保险自己不用缴纳。

我们了解到,目前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单位20%、个人为8%,医疗保险单位为10%、个人为2%,工伤保险个人不须缴纳。只从这三项上来看,小梅所在的事业单位采取了与企业类似的缴纳比例。

不过,小梅表示,单位并没有为她缴纳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而“生育保险是我最迫切需要的,因为计划要生育小孩了,没有生育保险,意味着我自己要全部负担。对于工资只有1287元的我来说,这是不能承受之重”。

在小梅看来,像她这样虽然在事业单位工作却无事业单位编制的从业人员,就像被边缘化了的人,既不能像企业职工一样可以享受“五险一金(指住房公积金)”的保障,更不会有在编人员涨工资等各种待遇。“单位不给缴纳公积金,我们买房除了向亲戚朋友借外,只能办理商业贷款。我们这类人,应该说是最亏的了。”小梅称。

对于即将于7月1日执行的事业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规定,小梅表示,还需再观望观望,因为没有具体执行的细则,谁都说不好怎么办理。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的观点也是如此:“这是个大框架,还需要细则出台,而最大的问题是,事业单位并轨后,前期未缴费年份欠下的账,应该怎么办?钱从哪里来?”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也认为,新政的出台并不会使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今年7月同步参加社会保险。他介绍,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条例》并未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举措,以及各类事业单位如何让其工作人员参保的细致步骤。褚福灵认为,虽然新政使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向更加明确,对并轨工作的开展有完善规范的意义,但并轨尚需一系列配套实施文件的出台。不过新政还是会对加快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