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如何完善

思而思学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服务青黄不接,存在不少问题,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等。

在我国,家庭养老具有数千年传统,居家养老也是当下大多数老人的心愿。上海市在实践中探索出“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年底,国家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5—)》,明确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家庭不仅是身体的住处,也是心灵的港湾。应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支持有需求的老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发展家庭服务业,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年底,我国将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着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具有亲情守望、邻里互助的特点,符合老人的认同归属心理。兰州市建立了社区“虚拟养老院”,邯郸市开创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今后,在城市,将把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在乡镇,将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到,日间照料服务将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量2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应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发挥兜底作用,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未来3年,基本达到每千名老人享有30张养老床位,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当下许多老人生活的常态。照料好老人,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应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多沟通、多交流,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引导老人树立“自助多福”、“自助而乐”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做个快乐老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