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多省份出台养老金上调消息的通知

思而思学网

近期,全国各地多省份出台养老金上调通知,具体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期,上海、内蒙古宣布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8个省份提高了这一标准。其中,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区可在全省统一调整的基础上自行提高基础养老金。

上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 850元

近期,上海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同时,也调整了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00元,调整后,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850元。

内蒙古近日也下发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20元。经过此次调整,基础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110元,惠及222.8万名待遇享受人员。

据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

今年至少8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除了近日宣布上调的上海和内蒙古,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还有河北、河南、宁夏、青海、浙江、江苏等地也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这些地方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都上涨了多少呢?数据显示,河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河南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78元提高到80元。

宁夏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15元提高到120元;青海由每人每月14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55元;浙江由每人每月120元调整为135元;江苏由每人每月115元提高到125元。

多省份鼓励有条件地区自行提高基础养老金

记者注意到,多省份明确表示,在全省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各县市可自行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

如,河北提出,各地要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自行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水平;河南也表示,在全省统一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各县市可自行再调增基础养老金政府补贴标准。

宁夏、河南均强调,此次增加的基础养老金不得冲抵或替代各地此前自行提高的基础养老金,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延伸阅读: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3连涨 仍比机关单位低一半

自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3年13次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待政策铺开后,预计将有85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1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受益,共将惠及1亿多退休人员。

2017年养老金能上涨多少?这个众所关注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此次养老金调整,意味着自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3年13次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待政策铺开后,预计将有85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1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受益,共将惠及1亿多退休人员。

养老金13连涨,5.5%增速安排具有可行性

王淑梅自2013年从企业退休后有了记账的习惯。

在她的记账单上,清楚地写明了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生活开支共计28750元,算下来,月平均支出2395元。

这每月2395元的花费,包括全家6口人的生活用品开销,以及她和老伴的服装、交通、通讯开支等。“每月的花销几乎将我的退休金花了个精光,我老伴的退休金基本能存下来,留着应急用。”

虽然日子过得有点紧巴,但却实在、幸福。让她欣喜的是,近期街头巷尾又在议论今年养老金还将调整的消息。没错,3月29日,财政部网站公布了2017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关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中指出,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5666.17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691.47亿元,增长13.9%;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国家考虑每年给退休人员涨退休金,我们还是有很大盼头的。”对于国家给予退休职工的这一份特殊礼物,王淑梅内心充满了感激。

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今年并非首次。自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3年13次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的养老金金额约为714元/月,到了2015年,养老金金额约为220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已经涨了两倍。

稍显遗憾的是,2017年5.5%的养老金涨幅,相比从前有所下降,而且创下了近年来涨幅的新低。那么,该如何看待5.5%这一数据呢?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连续多年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养老金年年都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长此下去,社保基金承受不了。今年5.5%的增幅既能够保障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符合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要求,又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增速下降、社保基金可持续承受能力的需要,这种增速的安排是合理可行的。”

每年涨幅标准是测算出来的

记者梳理发现,在2005年以及2008?2015年,有9年涨幅都在10%;2006年涨幅最大,达到23.7%。即便是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涨幅也在9.1%。

这样调整涨幅是按照什么标准来确定的?苏海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养老金调整幅度的确定,需要统筹考虑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养老基金负担能力以及与在职人员工资水平关系等多项因素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再反复精确测算得出具体调整幅度。通常而言,养老金上调幅度不低于物价上涨、不高于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幅度,都属于合理区间。

尽管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3连涨,但是涨幅落差比较大,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调整幅度开始下降,2017年的调整幅度为6.5%左右,今年的调整幅度是5.5%左右。

针对养老金连续多年高增长之后从2017年开始调整幅度下降,苏海南给出了两个原因: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所致。由此导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涨幅以及社保基金筹资增长幅度都放缓了。其次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断加重。“分蛋糕必须以做大蛋糕为前提;如果蛋糕做大的速度放慢了,分配的比例也要随之下降,其中当然包括退休人员退休金的调整。”

从经济发展速度看,2005年至2011年这7年间,我国的GDP增速都在10%以上。相应地,养老金的调整幅度也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水涨船高,增幅多数保持在10%。虽然从2012年开始,GDP增速有所放缓(当年的GDP为7.7%, 2015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为6.9%),但是在2012至2015年的4年间,基本养老金依然保持了10%的增幅。随着2017年我国GDP增长率降到6.7%,基本养老金的涨幅首次下调至6.5%。

“可以说,养老金的调整跟经济增速、职工工资增长和社保费征缴情况等相得益彰。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养老金的增速也慢了下来。但是,经过多年的连续调整之后,目前全国平均养老金水平基本达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苏海南说。

目前我国的老龄化在加速。资料显示,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超过日本人口总数。不仅人口多,我国老龄化发展的速度还很快,平均每年净增长800万到1200万老人,其中高龄老人增速尤其快。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亏空日益严重已不可避免。2017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全国养老保险亏空超过3000亿元,比的1563亿元显著扩大。

经济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加速,让未来养老金是否调整出现了不确定性。当前是否是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时机?

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时机已经成熟

尽管养老金经过13年连涨,但是王淑梅心里依然对养老金是否每年都能保持一定增幅没底。事实上,建立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已经提上日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更早之前,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在国外,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曾表示,对养老金水平定期调整,多数国家每年调一次,调整水平多与物价或工资指数挂钩,或综合考虑物价和工资增长状况,有的国家还兼顾人口结构变化等。

如何理解“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在苏海南看来,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就是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工资指数挂钩机制,既要使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逐步提高,又要将待遇调整控制在社保基金和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与在职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合理比较关系,以此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增长水平,这样的增长也更加客观、公平、公正和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苏海南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提出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具体方案,合理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可持续。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比企业高出一倍,调整任重道远

其实,此次不仅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增幅,平均5.5%的增幅标准也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这种调整方式并非首次,去年已经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调整。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之所以能够进行同步调整,跟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密切相关。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告了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

此前,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实行退休费主要与退休前工资挂钩的退休制度,退休费的调整主要跟着工资调整。“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

显然,随着“双轨制”的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同步调整机制已经覆盖了全体参保人员,机制更加合理。

但是,另一个问题依然存在。

王淑梅的老伴退休前跟她在一个工厂上班,现在每月退休金2000元,两个人加起来,有4500元左右。“这些钱在三四线城市生活还过得去。我们要求不高,对目前的退休金还比较满意。但是,如果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坐在一起议论,我们跟他们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失落。”

苏海南一语道破:“同步调整机制虽然消除了两者在待遇调整安排上的不协调,迈出了统筹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第一步,但是,当前面临的是养老金各类人员内部的合理平衡问题,比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和企业退休金的较大落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金的落差等。这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并稳妥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即便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现了同步调整,但是养老金的基数没有改变,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数依然比企业高而且高出较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比企业高出一倍。即便现在执行相同的调整标准,原来存在的不合理差距仍然存在。”

但一般而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比企业退休金高,是有原因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本结构中主要是白领人员,其平均人力资本水平高于以蓝领人员为主的企业,其平均退休金高一些也是正常的。但是,“比企业平均退休金明显高出一大截,甚至高出了一倍左右,对此老百姓反应很强烈,大家都觉得落差太大。”上述人士表示。

如何缩小差距?苏海南开出了药方:“企业的增幅可以安排得稍微高一点,机关事业单位的增幅可以安排得稍微低一点,比如企业是5.8%,机关事业单位是4.8%;或者企业是6%机关事业单位是5%,汇总起来平均仍是5.5%。这样调整企业退休职工满意,机关事业单位的也不吃亏,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各类退休人员平均退休金基数高于企业同类人员,其调整增加的退休金绝对额仍高于企业同类人员。由于双方增幅稍有不同,相信在经过一定年份周期的调整以后,就会使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跟机关事业单位达到一个合理的差距水平。”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