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论文【集锦】

思而思学网

大学生创业迎来更多机遇。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网民的数量不断增多。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文章在分析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创新环境,针对大连市的经济特点和高校特点,研究协同创新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新型协同创新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协同创新

1项目背景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它有利于大学生开发崭新的创新领域、转变传统创业思维模式、寻求创业资源,但是网络诈骗、网络虚拟交易与虚假合同、网络传销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也屡见不鲜。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成为社会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推动力。为了促进大学创新创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各项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如何落到实处,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社会化资源,真正使政府、高校和社会力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在创新创业的各个阶段,各方如何协同,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2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和机遇分析

2.1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提升,创业热情持续高

涨麦可思《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比2014届高出0.1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毕业3年后创业比例增长为5.7%,其中毕业时创业3年后还存活的约为1个百分点,就业后再创业的约为4.7个百分点。连续几年的调查都显示,每年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比例都在20%上下。2015年有创业想法的人数超过想考研的人数近10%,说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较前几年更强烈。

2.2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所提升,满足创业需求的程度相对较低

根据麦可思报告中指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创新能力更强,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的群体。创业活动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要求更高,尽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对这些能力掌握程度较高,但满足创业需求的程度相对较低。

2.3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性不大

创业大学生中有70%的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不相关,近几年主要集中于互联网、餐饮娱乐和销售三类。麦可思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跟踪数据表明,大多数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首次创业的知识来源于创业实践和实习与兼职活动,比例分别为48%和38%,课堂教学来源仅为15%,仅有7%来自“学校举办的创业模拟或推广活动”,可见创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撑度更强。

2.4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效果才趋于稳定

麦可思数据表明,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效果在毕业后三年才会趋于稳定。对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研究发现,近半数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创业,超过一半的人中途退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的人也不在少数,有更多经过职场锻炼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因此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应从长期考量,不应局限于大学生毕业时。

3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制约因素分析

3.1富有创业激情但缺乏毅力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网路经济中进行自主创业,充满创业激情。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是盲目跟随潮流,对创业项目缺少全面了解与分析,单凭感性认识,缺少专业的商业计划,只希望通过网络创业实现“一夜暴富”,过于乐观,不能正视创业过程的艰辛和风险。

3.2缺乏专业的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

网络创业虽然早有成功案例,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创业指导也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缺少识别机会、人际交往、市场开拓和团队合作等全方位的技能。此外,传统高校普遍缺乏对实践环节的足够重视,并没有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致使他们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相关的课程和创新创业的专业培训,网络创业的成功率自然较低。

3.3创业资金少,创业投资不容乐观

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主要来源是父母亲友,得到学校和社会帮助较少。即使部分资金来源小额贷款、慈善投资和学校和政府少量资助,这些资金审批手续多、额度小、门槛高,获取资金难度大。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活动本身就是烧钱的行业,企业也可能很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这些资金远远不够创新创业启动资金,单靠大学生自筹资金和少量资助是很难长时间维持,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天然的劣势。

3.4商业化道路前进较难大

连市创业环境还缺乏完整的政策和法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扶持、企业审批等在很多不足。税务、工商和企业制度、融资制度和人才分配等都没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政策支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成熟的商业模式非常少,新型的商业模式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应用。

3.5创业经验少,社会资源占用较少

大学生创业面临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是创业经验不足,对风云变幻复杂的市场环境的判断容易产生错误,产品和服务时常定位不准确,没有清晰可行目标,经营管理缺少战略远光,缺乏创业风险意识,社会资源占有率低,很容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高校只是单纯的重视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和举办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没有把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际行动中。另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不足和孵化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很难获得实际经营和管理,没有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开放互动的合力结构。

4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大学生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通过高校、企业、政府三种资源和优势要素的合理配置、全面共享和有机融合,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这种创新机制是以大学生创业为导向的、由高校引领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健全和完善帮扶机制和政策支持,不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4.1构建以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4.1.1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和全过程。构建“普适性”“专业型”“运营性”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通识课突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启蒙教育,专业课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通过实践学期、专业综合实训、毕设、SOVO、素质教育项目、学科竞赛、自足创业项目孵化等时间运营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体系中,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人士专题讲座,创业论坛等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渗透和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将科研创新项目、校企合作开发创新项目、企业真实创新项目与案例进行可教学化改造和设计,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4.1.2协同设立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高校创业孵化器

高校、政府和企业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各个高校应建立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免费为学生提供场所、必要的设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对其中有创业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在“互联网+”形势下,高校需要建立集空间、设备资源、团队一体化,并将其通过互联网有效连接并投入使用的创业孵化基地。聘请企业专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对孵化项目进行指导。政府可鼓励大连市内各大创业园区吸引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项目以支持。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方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和企业人员共同研发创新项目。4.2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机制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是一个促进信息共享、创新资源整合的平台,需要由政府主导建立,协同大连市各大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社会机构,实现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应用,并实现对各个高校、各个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4.2.1各类资源的整合

“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平台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包括:①高校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项目作品资源、专业师资资源)、②社会资源(包括企业创新项目资源、企业导师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资源、自建资源)、③政府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可以建立各类知识库、项目库、案例库、人才库,能够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资源,使创新资源在各个主体之间流动,促进创新项目的转化。

4.2.2创新创业信息平台

各模块功能信息平台的功能应该包括信息发布、在线学习、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互动交流。

4.3建立多维协同的保障机制

4.3.1战略协同保障

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大连市产业特点,紧密结合实际,以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和项目转化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把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上升为战略层面,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提出创新目标和创新路线图,解读政府创新政策,明确发展方向,谋求与高校合作的方向和形式。对于高校而言,围绕大连市产业发展需求和战略性创新产业的培育,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科建设,拓展科学研究方向,更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4.3.2政府主导的管理协同机制

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组织领导机构,联合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成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重大实务的协商与决策,委员会成员由各方代表组成,包括政府人员、高校各高校代表、各行业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代表、投资机构代表等,下设综合管理部、科学技术部、人才培养部、创新项目部等。

4.3.3知识产权管理和利益分配保障机制

在初期,协同各方应根据各方情况进行约定,可根据各自的投入或出资比例确定技术成果的分享比例,这要参考市场运作的标准,落实到纸面上,形成书面文件,并进行法律认定和保护。本着权利与义务一致,付出与收获一致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担风险、分配利益,实现企业与高校利益的激励相容。在这个过程中,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4.3.4资金保障机制

第一,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贡献的单位(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和个人,资助应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二,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进行创新项目商业化运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社会公益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基金,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通过创新创业管理委员会担保和个人信用相结合的形式,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大学生创新创业贷款。也可以通过众筹形式对特定创新项目进行资金筹措。

4.3.5激励保障机制

(1)高校内部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奖学金和创新奖教金。创新奖学金奖励优秀创新项目的学生团队和个人,奖教金奖励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分替代激励。对于在重大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专利、创办创业公司、参与跨校协同创新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外派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学分替代,可替代相关课程的学分。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倾斜。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要向指导和帮扶大学生创新团队建立和创新项目指导进行倾斜,鼓励教师协同企业资源进行横向科研,对于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教师可适当放宽评审条件。“弹性学籍”制度。高校可采取“弹性学籍”,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保证学生创业时间,解决创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后顾之忧。

(2)外部创新环境和资源激励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简政放权,以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产业优化带动城市创新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战略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通过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加大政府投入,配套创新基础设施,奖励创新成果,设立专项基金等,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协同创新机制。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大学生创业减免税费、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贴息政策等扶持手段。企业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应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减免房租、资金保证、指导服务等优惠政策。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