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电机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2024-01-11 10:29:38

据最新上海电机学院招生网和云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云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8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5735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上海电机学院,不过每年上海电机学院在云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云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上海电机学院

1、云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预科)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7351名;

2、云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2281名;

3、云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预科)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6527名;

4、云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9167名;

5、云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预科)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4859名;

6、云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6300名;

7、云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327名;

8、云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上海电机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889名;

二、上海电机学院在云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上海电机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云南 理科 本二 486 57351 市政府
2022 云南 理科 本二 494 52281 市政府
2022 云南 文科 本二 560 17327 市政府

2、2021年上海电机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云南 理科 本二 489 56527 市政府
2021 云南 理科 本二 501 49167 市政府
2021 云南 文科 本二 556 14840 市政府

3、2020年上海电机学院在云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云南 理科 本二 497 54859 市政府
2020 云南 理科 本二 512 46300 市政府
2020 云南 文科 本二 540 14889 市政府

一本二本三本的不同

1、办学层次

一本、二本和三本之间,其实层次不同办学的水平也是各有不同,实际上在办学实力上是一本>二本>三本这样的情况,而这种不同的层次对于高校和学生而言,可以享受到的资源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2、学校的实力和水平

虽然同样都是本科的院校,但是,一本二本和三本之间的实力和水平是不一样的,毕竟越高层次的实力自然也就会越来,学生们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在高校中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3、录取分数

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会清楚地发现,其实越好的大学分数线也就越高,所以不用层次的本科院校在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想要考上更好层次的大学自然也是需要更高的分数。

二本b类要不要读

当然有必要读了,二本b类院校虽然不及一本院校,但是你能学到知识,就是好的,只要是自己学得好,不管是什么学校,对自己不会有坏处的,而且有个大学毕业证书,找工作都要好找一点,现在找工作有个高中毕业证根本没什么用。

二本b类不差,上二本学校很有用!一能够考取二本的并不多我知道很多学生以考取一本大学为目标,可是大部分省份一本录取率在10%多点。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大力培养孩子,这点录取率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本录取率这么点,二本录取率也不高。

二本b类是什么意思

二本b类是民办院校与独立学院。

二本B类:指民办院校与独立学院,是近几年由专科升为本科的院校,被称为二本B类,其录取分数线要低于A类。

二本分ABC类指高考中本科报考成绩按分数线划为3个批次,普通二本为仅次于提前批本科和一本(最高位次)而言,每年普通二本线由考生总成绩而有所不同。一般就是分A、B两类。一般来讲二本院校的A类指公办院校,B类指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

三、上海电机学院学校介绍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成立于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筹建,并由上海中学、上海工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师生组建而成。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20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方略,坚持产教融合发展,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研发基地。 学校拥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现有全日制硕、本、专科在校生13000余名。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40.5万册,电子图书165.9万册。学校实行校院(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4个二级教学单位,围绕产教融合与中国重燃、上海电气、临港集团等企业集团合作推动建设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临港明戈新型电机电控产业学院、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等特色学院。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解决企业一线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现有能源动力、国际商务、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专业1个,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是全国首批CDIO试点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聚焦教学核心环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拥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5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3.7%)。 学校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聚焦服务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为两翼,理学、文学、艺术学等为支撑的“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机械工程”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电气工程”为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长期紧贴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大锻件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被列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向模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集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有8个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近五年学校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科技创新创业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奖项1170余项,其中包括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2021年5月,与德国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海电机学院凯撒斯劳滕智能制造学院”获教育部批准。与18个国家(地区)的4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40余所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交流,近年来选派1300余名学生赴海(境)外交流学习。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4个全英文授课专业、国际化课程30多门,招收近30个国家的200多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将致力于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止到2021年10月)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