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谁来约束自主招生的权力边界——专家解读教育部自主招

思而思学网

谁来约束自主招生的权力边界——专家解读教育部自主招生禁令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出现问题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在人大紧急叫停2014年自主招生后,教育部27日发文严明自主招生纪律,以“六项严禁”规范自主招生的权力边界。
然而,一纸禁令能否遏止招生腐败?高校招生如何摆脱腐败纠结?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3月24日,一位考生步入合肥市第一中学考点。当日,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能力测试在全国14省同步举行。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出现问题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在人大紧急叫停自主招生后,教育部27日发文严明自主招生纪律,以“六项严禁”规范自主招生的权力边界。然而,一纸禁令能否遏止招生腐败?高校招生如何摆脱腐败纠结?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权力不受监督成为自主招生腐败温床
今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带走接受组织调查。此后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宣布暂停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
“招生领域是教育腐败的高发地带。”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在以往中国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教育部门给了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却没有推动高校治理结构的调整,高校内部依旧实行行政治校,行政权力可干预招生过程,一些高校的行政领导没有履行改革责任,却把自主招生作为高校的“办学资源”,以此谋求利益。
当前,我国高校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有行政级别。学校内部行政、教育、学术权力不分,行政权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直接介入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
有资料显示,中纪委曾警示招生是教育腐败重点领域。自2008年以来,北京市查处高校腐败案发数上升一倍,近一半案件涉及招生、人事问题。
“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背景下,自主招生腐败本质是权力寻租。”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虽然总量不大,但对教育公平产生巨大伤害,破坏了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各地都在探索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社会实践表现、道德素养等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认为,考生评价标准单一、不清晰,也是招生腐败得以滋生的重要土壤。从实践层面看,高考侧重考察知识,自主招生侧重学科竞赛,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缺乏标准,很容易引发争议。
“自主招生只有更公开、更透明,才能更公平、更公正。”殷飞说,教育部门出台更为严格的制度,规范自主招生行为,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但要彻底杜绝自主招生腐败,还必须进一步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信息公开,包括财务信息、计划信息和考生信息。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迫在眉睫
教育部在进一步规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领导和校内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集体议事、集体决策”。
“构建依法治校的现代学校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仅自主招生存在领导干部说了算,高校还存在诸如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一言堂”、学校教职员工选举投票“走过场”等各式各样的怪现象。
颇具戏剧化的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今年早些时候,首批6所大学率先公布高校章程,启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首当其冲。
“光有章程并不等于建立了新的大学制度。”储朝晖说。
熊丙奇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括推进行政权力、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学校内部制约行政权力,校长实行公开民选,实行大学理事会治理,大学行政由理事会负责,行政不得干预教育、学术事务。学生也有权利参与办学监督。
“现在问题的核心是学校内部决策不是民主决策,学校成立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沦为摆设。”熊丙奇说,校方应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招生的标准,并监督行政部门落实;所有自主招生信息公开透明;成立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共同组成的招生监督委员会,监督整个招生过程。
自主招生不能浅尝辄止
专家都注意到,在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问题曝光后,公众产生了一连串疑问:其他自主招生学校还有没有类似问题?如果5%的自主招生指标都有猫腻,整个高校招生录取体系还能信赖吗?
“自主招生仅是腐败的出口,恶的根源不在自主招生。”储朝晖指出,我国现在的高校招生类似于当年的价格双轨制,当时出问题不在于有了市场,而在于行政主导的计划体制下有权人操纵市场,或市场作用的空间太小;现在自主招生出问题不在于有了自主,而在于这种自主依然是以计划体制为基础,控制在不受监督的行政权力手里。
“近期出现的招生腐败案件不仅不能说明需要停止自主招生,反而说明了在行政主导的计划体制下的自主招生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应该尽快彻底抛弃行政主导的计划体制,放开让所有学校组建专业团队实行真正的自主招生。”
储朝晖认为,完全由学校专业团队自主招生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招生招得好就会对这个学校有利,如果哪所学校要以此腐败,利益相关方都会反对。同时,各所参与招生的学校也会形成一个“牛吃草”的平衡机制,每所学校都会像牛一样尽可能地找最好的草吃,招收他们认为素质较好的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在总体上能避免计划体制下各地因指标分配不均造成的招生不公平,另一方面也会促进高校在竞争中实现整体质量提升。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认为,公开是自主招生最基本的保障,公正主要体现在招考程序过程中,目前除了高校自律,尚无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价机构;公平问题的解决需得益于整个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完善,相信随着高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将有更多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推动公平的实现。
针对教育部提出的对试点高校严格执行动态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似乎都不甚认可。
“如果因高校没用好权,教育行政部门就把权收回去,改革将难深入推进。”熊丙奇说。执笔记者吴晶,参与采写记者凌军辉、余靖静、俞菀、刘奕湛)
【责任编辑:NO69324】

谁来约束自主招生的权力边界——专家解读教育部自主招生禁令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