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思而思学网

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年末岁初,高校自主招生走过10个年头。从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破冰之作,到“掐尖儿”、“小高考”的质疑,再到自招试点的元老级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宣布暂停自主招生一年。目前,自主招生尚属试点阶段,需在争议中不断调整、完善。
事件
自主招生遭遇信任危机
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曝因自主招生问题接受纪委调查的消息得到证实。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态要求人民大学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核查,如果确有问题,依法依规查处,同时还强调“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就是要阳光招生、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虽然目前蔡荣生涉案原因是否与自主招生有关仍未得到公开证实,但是,人大这样一所老牌名校出现问题还是引发了公众对于自主招生的信任危机。随后,人大退出“华约”联盟暂停自主招生一年的消息再度引发热议。对此,人大解释称,此举是学校自主提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改进自主招生工作,文艺特长和体育特长生继续招生。对于是否与“因蔡荣生被查牵扯出的自主招生黑幕”有关,人大并未正面回应。
然而,作为自主招生十年来第一所暂停自主招生的高校,人大自主招生暂停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自主招生各个环节的关注。一连串的疑问产生了,其他自主招生学校还有没有类似问题?如果5%的自主招生指标都有猫腻,整个高校招生录取体系还能信赖吗?
教育部部署自招院校自查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也表示,此前,中央巡视组到人大检查工作就发现自主招生存在问题。按照中央巡视组的要求,人民大学需要进行整改。人民大学提出今年的自主招生暂缓一年,将利用这段时间限期整改,未来将视人大整改的实际情况,查看学校进一步的举措是否到位,若没有问题,将恢复招生资格。
不少专家认为,人大自主招生暂停一年进行整改,变相印证了高校自主招生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
目前,教育部已经部署90所自主招生院校开展全面自查。自查结束后,教育部还将派出工作组进行检查。
连锁反应
艺术特长生也遭遇“寒冬”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提前锁定优质生源,成绩优异或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提前吃下定心丸。按照现有的规则,特长生需先参加高校自主组织的选拔考试,被选中后与学校签下“预录协议”,便可在高考录取中获得“降分”优惠,一旦高考达到了协议中确定的分数线,学生即被该高校录取。
然而,在人民大学自主招生问题曝光之后,可以享受降分优惠的艺术特长生也遭遇“寒冬”。记者了解到,今年,包括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办)5所市属高校均停招艺术特长生。这5所市属高校的艺术特长生只在北京招生,是许多北京孩子的目标志愿。在去年11月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名单中,这5所市属高校还在可招艺术特长生的行列,但随后却又传出了停招的消息。
记者从这5所学校的招生办证实,今年五高校确实不再招收艺术特长生。北京市教委高教处也证实,今年北京市属高校全部不招收艺术特长生。据了解,艺术特长生招生项目一般包括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书法类等。每年这5所市属高校通过艺术特长生各自招收人数在三四十人之间。虽然各个学校的录取政策不一样,但大体上,只要考生过了本科批次分数线,学校就会录取,而这几所市属高校的提档线都要比本科各批次分数线高出少则一二十分,多则三四十分。
一位市属高校招办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此次市属高校停招艺术特长生也与今后教育改革的趋势有关。这位负责人透露,“以后几年估计也不会再有这种艺术特长生的降分照顾了,什么时候再放开不好说。”至于原因,她表示“整顿高校自主招生是教育部的精神”,教育部去年下半年在一些省市调研时发现,包括艺术特长生在内的高校自主招生存在对特长生考查不严、考试不透明、降分随意等问题。
□探因
评价标准容易引争议
有资料显示,中纪委曾警示招生是教育腐败重点领域。2008年以来,北京市查处高校腐败案发数上升一倍,近一半案件涉及招生、人事问题。然而,为什么招生容易滋生腐败?自主招生的权力为何不受监督?
从招生流程上看,高校在自招中基本是采用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然后,高校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审核材料,再经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确定预录取名单。自招入选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是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但考生的高考成绩须高于其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降分优惠基本控制在20至30分左右,最高不超过60分。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最终都还要通过高考。
从程序上看,自主招生是否有操作空间?一位高校招办老师称,目前的自主招生依然存在对考生评价标准单一、不清晰、过分看重分数的情况。“笔试重分数,面试重综合素质,可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很容易引发争议”。

【责任编辑:NO86721】

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行政权力可干预招生
教育学者、思而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称,虽然现在这种招生自主权不是充分的,但是全国已经有90所大学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力,比如学校给学生多少录取优惠、降多少分录取等,学校是有制度空间的,这个制度空间如果缺乏监督,就很可能在行政管理下滋生腐败。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大学自主招生的信息要进行公示,但实际上真正公示的学校不多。加上当前我国高校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有行政级别。学校内部行政、教育、学术权力不分,行政权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直接介入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招生腐败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构建依法治校的现代学校制度已经迫在眉睫”。他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仅自主招生存在领导干部说了算,高校还存在诸如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一言堂”、学校教职员工选举投票“走过场”等各式各样的怪现象。
熊丙奇介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括推进行政权力、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学校内部制约行政权力,校长实行公开民选,实行大学理事会治理,大学行政由理事会负责,行政不得干预教育、学术事务,学生也有权利参与办学监督。
现状
招生规模瘦身
往年,在“北约”、“华约”、“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公布联考方案的同时,各高校报名均已展开,但是彼时却仍有近半数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尚未公布其招生简章。从形式上看,自主招生依然在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情况。
在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十年间,其招生规模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之前,教育部规定自主选拔录取的人数“原则上占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较好的高校可有所扩大”。但是去年12月28日,教育部却发布通知严明自主招生纪律,再次强调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明确笔试、面试等成绩的使用办法,严格控制招生比例,考核合格拟入选考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数的2倍。
然而此前,有的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计划曾从5%升至8%,一些省属院校甚至一度升至10%。在教育部发布新规后,多所高校招办负责人认为,“自主选拔计划缩水已成必然趋势”。
考试科目精简
之前,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展自主招生,各种测试层出不穷,引发社会产生“自主招生考试演变为‘小高考’”的质疑。今年,三大联盟率先对考试科目进行“瘦身”。
,“北约”联考,理科生科目为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文科生科目为人文科学基础语文、数学);“华约”AAA测试考生必考一门《数学与逻辑》,然后可从《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中任选一门;“卓越联盟”学科基础测试分两类,即学科基础测试一涵盖数学和物理知识)、学科基础测试二涵盖数学和语文知识)。
三大联盟笔试撞车
根据已经公布的三大联盟自主招生方案,其联考时间继续“撞车”,均为今年的3月1日。从开始,三大联盟就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同一天进行笔试。也就是说,今年参加各联盟自主招生的考生依旧不能“赶场子”,而是只能选择其一。相比于国外自主招生一个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学校,三大联盟此举被业内评价为高校的生源争抢大战。
“北约”11所高校将在自主招生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每名考生最多可报3所高校。所报考的高校互为平行关系,志愿不分先后。各高校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独立进行初审,合格者获得参加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资格。
“华约”六校也将继续举行“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并作为6校共同认可的自主选拔初试。“卓越联盟”九校继续统一进行“卓越大学联盟学科基础测试”。

【责任编辑:NO86721】

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历程梳理
改革初心: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迎来一场巨变。为了突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路,教育部启动了自主招生。
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出于公正性的考虑,教育部明确要求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将不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因此当时又被称为“5%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
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全国顶尖的22所重点大学成为了首批试点高校。当年招生不足两千人。
自此,我国高校招生也开始建立多元录取体系,在高考录取之外,拥有自主选拔录取、定向录取、保送录取等多种方式,考生有不同的升学渠道。
当时,教育部声明,这次改革是为了招收“偏才”、“怪才”。在2003年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提出自主招生是“为了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机制”。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办法(试行)》中再次明确,“自主招生主要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11月,教育部称,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
但在此后数年,各校基本通过“笔试+面试”招收“综合素质型人才”,北大等名校甚至强调不招“偏才”、“怪才”。
百花齐放:各校争鸣招生绝招自主招生前期,各高校基本都是独立命题,能在某种程度上选拔出学校所需要特质的学生。
北大自主选拔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简单的考试成绩,而是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在校表现等过程性评价,把考查重点转向对学生长远发展更为重要的潜能、兴趣、想象力、逻辑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要素上来。北大的“元培评价体系”由350名教授参与选拔,每一名学生都要接受8名以上专家的审核,重点考查学生的交叉学科创新潜质。而早在教育部提出“选拔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之前,清华大学自主选拔中已经开始展开学科专业面试,各学科专家都为学科专业面试设计了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考核形式,力求能够最准确地评价考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
复旦曾圈定三种学生,一种是参加复旦大学自行组织的“保送生暨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拔测试”的学生中的优秀者,一种是部分中学校长推荐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自荐的优秀生。上海交大则通过冬令营进行第一轮选拔,之后再经过面试或测试等方式确定自主招生对象,有资格入围的考生多是学科竞赛的优胜者。
2006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率先实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这种被称为“预录取”的改革与“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最大区别在于,通过面试的学生即获得预录取资格,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
,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一做法随即被清华、人大等校效仿,推出“领军计划”“校长直通车计划”。
合纵连横:三大联盟互不相让
,各校各具特色的自主招生形式发生巨变。
当年10月,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中科大、南京大学(招生办)和西安交大协议结成“五校联考”,并在1月16日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的联合笔试,形成了最早的“华约”五校。此后,浙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加入了“华约”。
为了与“华约”对抗,北京大学在第二年联合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六所高校同时在招生网上发布公告,宣称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不久之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又宣布加入“北约”联盟,高校总数增加至13所。
几乎是同时,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八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宣布将合作自主招生,并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被称为“卓越联盟”。
到,全国共80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包含了大多数211工程学校,同时重点高校形成了三大联盟。一批重点高校更获权突破5%的名额限制,比例可达10%。
不断调整:倾向农村不求掐尖
,在高考公平的呼声中,教育部提出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向农村地区中学或申请考生适当倾斜。北大、清华、人大等校在自主招生中注入“农村”元素,各校以“燕园计划”、“自强计划”、“农村生圆梦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学生转投计划进行自主招生,和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一起为寒门学子拓宽成才通道。
,面对社会上对自主招生是“小高考”的质疑,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要求自主招生时应注重以面试为主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确有必要进行相关学科笔试的高校,笔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主要考查考生学科特长基础,“凡是通过高考能够实现考查目的的,就没有必要通过自主考核再去做。”
同时,教育部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专业和规模作出规范,要求学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合理确定专业,且录取计划不超过年度本科计划的5%,入选考生不超过自主选拔录取计划的2倍。教育部要求高校一定要转变人才选拔观念,不要为了“掐尖儿”一味追求数量。
部委声音
自主招生尚属试点阶段
自主招生实行以来,赞赏与质疑从未间断。特别是人大招生出现问题以后,自主招生被推向了从未有过的风口浪尖。人们一度怀疑这项制度是否已忘初心。随后,教育部发出了严厉通知,除了重申自主招生的各项制度外,又更加细化了工作要求。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人大事件之后表示,自主招生运行了10年,目前还是属于试点阶段。她表示,这项政策无法一实施就做到各方面全都非常完善,教育部也在出现的各项问题中不断调整、纠正。她认为,这10年来,高校的确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教育部也不断重申“阳光招生”,并建立了试点退出机制。
□链接
高校自主招生10年政策明细
自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数量从最初的22所增加至90所,高校层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拓展开去。10年间,从教育部的政策规范到各地各校的自主招生思路手段,都在不断调整变化。
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出于公正性的考虑,教育部明确规定,各校自主招生人数不得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2006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实行自主招生“预录取”改革,通过面试的学生即获得预录取资格,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
,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一做法随即被清华、人大等校效仿,推出“领军计划”“校长直通车计划”;同年,清华、上海交大等5校实行自主招生联考。
,教育部给自主招生降温,重申“5%”的名额限制。
,教育部提出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向农村地区中学或申请考生适当倾斜。
,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候选人数量设置了上限,规定“原则上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
10年间,在高考公平的呼声中,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注入“农村”元素,面向贫困地区学生转投计划进行自主招生,和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一起为寒门学子拓宽成才通道。
,教育部发布通知,以“六个严禁”强调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严禁偏离试点定位进行恶性生源竞争,以“签订预录取协议”“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各种方式吸引生源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严禁变相招收艺术体育类专业或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类型考生;严禁突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录取;严禁突破经公示的优惠分值录取;严禁更改经公示的入选专业录取;严禁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

【责任编辑:NO86721】

自主招生十年历程:初衷为不再埋没偏才怪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