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人大代表议自招政策变化不宜一刀切(一)

思而思学网 2023-12-19 20:36:04

原来高校之间进行自主招生结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源垄断,把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一个“小高考”。

目前,各大高校的自招简章正在陆续公布。今年的自招改革无疑是高考改革的热点之一,取消校荐、自招联盟取消……所有的变化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重要影响。在全国两会上,自主招生也成为一些人大代表的热议焦点。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新国常年担任海大自招的面试考官,在他眼中的自招有什么变化?自招面试现场到底是啥样的?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赞成取消自招联盟

谈起高校的自主招生,刘新国很有话语权。“今年的自主招生变化确实很大,北大、清华等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到现在依然没有公布。这是因为社会对自主招生的期待很大。”刘新国说,在国家大的教育改革上,他认为高考加分适当“瘦身”是很好的,而对于自主招生中的自主招生联盟取消他也持赞成意见。

“我认为取消那些所谓的自主招生联盟是好的,原来高校之间进行自主招生结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源垄断,把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一个‘小高考’。”刘新国认为,取消自招联盟也就打破生源垄断,从回归自主招生本质上看,取消自主招生联盟无可厚非。而在去年年底教育部规定的自主招生8步骤和11个“不得”中也要求,禁止试点高校在高考前组织考核,禁止搞恶性生源竞争。

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将全部取消。对于向多所高校申请报名并通过高校审核的考生,在考试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参加多所高校的考核。今年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也是引人注意的变化,对此刘新国有自己的看法。“现在改为考生根据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结合自身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情况,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他说,自主招生不能因为一些漏洞和瑕疵就进行全盘否定,他认为可以适当给中学一点推荐权,但是这个推荐过程一定要公开公正,让政策走在阳光下。

应提高学生创新性

刘新国表示,对于学生而言,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自主选择性太小,非常多的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点去选择大学和专业,其中原因有社会的影响、家长的权限,甚至是中学老师在某些程度上的左右。而自主招生在自荐以及考试形式上更趋向于选择有兴趣特长以及有独特想法的“偏才怪才”,如何将自主招生深入做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值得反思。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新国(资料照片)

“我问过很多我的大一学生怎么看待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不少学生跟我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