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转专业,大一新生转专业和入学考试

思而思学 2023-10-30 22:48:50

一个时期以来,大学生转专业的话题引人关注,转专业也成了高校本科教育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如此,在不少人眼中转专业的自由度似乎还成了评判一所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水平的尺度之一。最近,浙江大学也进行了让优秀学生自主重新选择专业的尝试,提供了600余个名额,可仅有212名同学申请―――

  今天,浙江大学正式发文同意了189名2002级学生转专业的要求,这是浙江大学首次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并最终让这些学生实现了自主选择转专业的愿望。据悉,这也是浙江大学推行完全学分制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这一结果似乎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3月下旬,浙大教务部门根据各学院教学容量为在校2002级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提供了600余个名额,并在学校网上公布。但最后全校仅有212名同学提出了转专业要求。据了解,浙大2002级学生共有6000名,提出申请的学生,仅占该年级学生的3.12%。

  据介绍,浙大对转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是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30%,二是无考试作弊、违纪、旷考行为和考试不及格记录。符合要求的学生则允许在全校21个学院的所有专业重新选择。

  浙大教务部部长楼程富对此却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浙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同时也显示了同学们对转专业一事较为理性的态度。

  一些同学的说法也证实了楼的话。一位汪姓同学认为,当确实不适合或不喜欢呆在原来的专业,而对另外一个专业有着巨大的兴趣或具备这方面的特长时,有机会当然会要求转专业。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毕竟已在一个专业学了一年的时间,突然跳到另一个专业重新开始,面对陌生的面孔能否适应、面对艰深的课程能否吃得消还是个问题,自己不希望去冒这个险。

  这位同学认为,学生转专业像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充分掌握使用方法的时候才能用它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如果盲目为之,可能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手。

  另一位传统工科专业的学生说,同学们往往是在大三和大四才开始喜欢上自己的专业,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低年级的时候对本专业其实并不了解,只是受社会上冷门和热门思想或就业难易的影响,才会有一些人选择转专业。“在我看来,专业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和感不感兴趣的区别。”一位同学尽管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申请转到了化学专业,但他也认为各个学科都在发展,且有着越来越显著的交叉趋势,“转专业必须经过比较全面的考虑,同时兴趣和爱好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如果转到新的专业会有更大的热情,才可以考虑重新选择。”

  除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重新选择专业的理性态度,楼程富认为,浙大采取的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实施的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和院系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也是导致学生转专业人数不多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浙大以前就曾允许个别有突出专业志趣和特长的学生转专业,去年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之后,不仅允许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根据爱好自行选择辅修第二专业,还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进度和教师。另有部分院系已经实行了按院招生、大类培养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对此,浙大校长潘云鹤曾形象地将“专业”比喻为“格子”。他说,第一步是把全校的100多个专业分成10多个格,平均每格有10多个专业,供学生自由选择;第二步把格子再拆掉一半,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第三步把格子全部拆掉,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专业。他说,这个做法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为学生构筑交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更好地成才提供了更多的通道。

  楼程富认为,无论中外,刚上大学的学生总有一部分处于懵懂的状态,很多人选择专业只是出于一个相当盲目的动机,这种盲目导致了很多考生在享受着考入自己心仪学校喜悦的同时,也心怀没能考上自己喜爱专业的惆怅,“因为一些考生在高考时面对大学的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科专业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多种因素使得一些学生的就读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浙大还非常鼓励各个学院、系采取各种措施,保持本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如加大教学的投入,积极进行本专业的改革,给学生开设学科专业导论课,提高教学质量,介绍本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楼说。

  对学生的转专业,教育界专家认为,从学生培养的角度,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意志和想法,为人才培养提供宽广的空间,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和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把握机会,把握自己,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