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难度预测,今年浙江高考难度系数预测难不难

思而思学网

依据浙江省《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高考语文卷努力体现新课改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题型、考点分布、考查层级、分值、难度等方面整体上与去年一致,保持了稳定;试卷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倡导,传递正能量。在继承浙江卷一贯追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一、突出能力考查

今年论述类文本阅读语料节选自《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该文从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视角,分别论证了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诗歌、小说、散文及戏剧发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内在根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理论张力。选文一方面能使考生通过阅读增长现代文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对文中概念的理解、信息的整合分析、观点的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料选取了现代优秀作家何家槐的短篇散文《母亲》。该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的背景下刻画了一个母亲的形象,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多独到的追求,比如炼字白描、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给散文审美能力的考查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考查仍采用全主观题形式,覆盖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多个层级,特别是要求从不同的层面或侧面对母亲形象作出个性化的评价,符合新课改更加重视素质考查的目标和要求。

本年度高考作文的最大特点是明确规定考生须写“论述类文章”,以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思辨能力的考查。长期以来,“文体自选”在给考生更多文体选择自由的同时,也留下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因文体界限的模糊,考生往往偏向于写“夹叙夹议”式的文章,终因缺少思辨力量和实证精神而流于虚华浮浅。浙江省此次限定写论述类文章,正是要正本清源,不但着眼于落实新课改强化学生较高层级写作能力的要求,也为考生日后进入高校深造以适应知识创新这一目标而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二、重视文化传承

首先是把试题语料视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如语病题语料体现了对昆曲这一传统艺术的关注,语用题语料选取了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红楼梦》;诗词鉴赏的语料选择了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北来人二首》,该诗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运用对比、拟人等手法,通过抒写故国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表现了北宋遗民的流离痛苦,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背诵默写题分别选自《荀子》、《史记》、苏轼赋、辛弃疾词、李清照词,这些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作品,具有经典性、可读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次体现在浙江卷专设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上。本次该题的语料选自《墨子》中的《节

用》。墨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具有与儒家齐名的显学地位;而《墨子》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所选语料的阅读理解以及“指出‘节用’的含义”、“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的考查,“窥一斑而知全豹”,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三、关注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

语料紧贴现实,鲜明地传达试卷对社会生活中诸多问题的关注,体现对现实的思考,传

递正能量,是浙江卷历来的传统,如针对当下误读频频、提笔忘字、胡乱用词等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实,坚持对拼音、字形及词语的考查,力求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如借字形题表达对影视剧以低俗噱头过度宣传的委婉批评,借语病题引发人们对“互联网+教育”的思考,宣传我国近年来禁毒人民战争的不凡成绩……

语用题中“文明乘车,从我做起”倡议书的补写,属于实用文体应用能力的考查。排队上车,主动让座,谈吐礼貌……看似小事,却涉及一个人的素养、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浙江人民全力迎接G20峰会的当下,应该特别有意义。

本次作文题提供的材料,以日渐进入我们生活的网络世界为切入点,着眼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演进,指出“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的发展趋势……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毫无疑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对这样的“新世界”,考生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新生活,是年轻一代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与今后的社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而且牵涉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我的关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有益于考生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强调基础,体现综合

语言运用前4题考查的字音、字形、词语都很“基础”,不偏不难。第5题语料出自古代白话小说《红楼梦》,题型虽传统,却带有更多的综合性,上下文的制约、人物的个性特点、用语习惯都必须加以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在综合考查生活实际中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第6题筛选关键词、第7题写倡议书,贴近生活,基础性、综合性兼备。应对这样的试题,机械重复训练恐难奏效,扎扎实实提升素养才是正路。

精心选材,以文育人

现代文小阅读选用阐述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样式关系的社科文,符合语文特性。大阅读文本是浙籍作家何家槐的《母亲》,这篇怀旧散文首次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作者借用小说笔法叙事,写法别致。“母亲”执着地想去“看火车”,但“成年忙碌”,“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作者以旁观者的平静口吻讲述自己“母亲”心中梦想与生存困境的冲突,感念之情在克制中愈发显得浓烈,读来感人至深。文言文选张岱《琅?福地记》,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中暗寓学海无涯的道理。文化论著阅读为《墨子?节用》,其中所讲的节用主张、供给有度的为政思想,是墨子核心思想之一,也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设问新颖,指向明晰

试题设问角度新颖,而限制明确。现代文阅读第11题“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第12题简析6个“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指向明确。文言文第16题实词解释,尽脱送分嫌疑,结合语境辨析要求极高,区分度好。第22题简析两首古代诗歌“叙事上”的特色,这个设问角度是首次出现,但答题所需知识仍可纳入“表现手法”范畴,有利于考出灵活应对陌生问题的能力。

规定文体,引发思辨

今年作文题对文体有了明确规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这是在去年浙江卷作文题要求“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基础上的有序发展,跟今年考试说明中样题完全一致,师生应早有准备。明确写作文体,有利于增强师生的文体分类意识。

作文“材料提出的问题”,问考生面对虚拟世界的到来持何种态度。回答这样的问题,既需要现实的考量,也需要对未来的想象与思考。题目兼容多个层次的思考,给了考生很大的写作空间:“虚拟世界”给人的生存带来的便利和困扰,考生凭借生活常识、个人经验就有话可说;人与物、人与科技、人与自我的牵扯,则要有抽象思考;至于“虚拟”与“现实”哪个更真实之类的问题,更形而上却很有趣,有能力者也可以探究。对考生来说,能掌控哪个层次就在哪里立意,追求语言和思想完美匹配,方为明智之选。

 高考浙江省数学试卷,秉承重基础、重本质,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的一贯命题思路,简约中显大气,朴实中有灵气。

一、基础为先,贴近教学

试卷严格遵循《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全面覆盖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在关注知识覆盖面的同时,突出中学数学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难度稳定。

试题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意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常规常态。

二、能力为重,关注本质

试卷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数学思维与本质,要求深刻理解概念,并能合理转化、灵活运用。如理科第14题,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核心;理科第6题和文科第8题,在问题的转化中,凸显本质。

理科第15题和文科第15题,都以向量为载体,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思考,深刻理解它的几何本质将使问题变得清晰简洁。

三、题型求稳,立意精准

试卷保持各题型题目数量的稳定,各题型考查功能的稳定,试题表述简练精准。选择题、填空题强调概念的理解,知识点清晰不堆砌,解答题设问清楚有梯度。

理科第8题,条件清晰,要求明确,从新的角度考查了取值范围的含义,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入口求宽,展示梯度

试卷入口宽,不同题型梯度明显,解答题设问层次递进。如理科第20题第(Ⅰ)问为证明奠定了基础;文科第20题第(Ⅰ)问为证明架设了桥梁。这样的设计,对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适当的思考空间,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

试卷遵循《考试说明》的文理不同要求,从问题的表达、设问的角度、计算的难易等多方面显现文理差异,为文理分卷划上了圆满句号。

今年高考浙江省数学试卷保持了一贯的命题特色,展现了稳中有变的传统风格。

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延续了浙江省多年的命题风格,保持了“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鲜明特色,试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了理性思维考查。试题情景熟悉,朴实灵活,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品质与学习潜能,体现出较强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一、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试卷立足基础,强调“双基”,对支撑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主干内容与核心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其中解答题仍然是由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函数、解析几何和数列不等式等主干知识内容组成,试题在关注双基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二、文理有别分层考查

今年是文理分科考试的最后一年,试卷仍充分考虑了文理考生在数学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迁移上的差异。据统计,文理试卷上完全相同试题3题,姊妹题4题,完全不同题13题,理科题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概括,文科题侧重形象思维和定量处理。各类试题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阶梯推进、拾级而上,充分体现了分类设置、分层考查的思想。

三、试题平和稳中有新

纵观数学全卷,试题给人以平和、朴实、灵动之感觉。试题叙述简约、通俗易懂,呈现出不少新意,文理两卷出现了一批背景熟悉、设问新颖、内涵丰富、方法多样的新题,例如理科第5、6、8、15、18、20题,文科第5、6、7、19、20题等均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理科第18题以二次函数为素材,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的问题,理科20题题干简洁、思想深刻,让人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之感,体现了命题者的独具匠心,这些试题为考生搭建了良好的区分平台,凸显了试卷的选拔功能。

四、关注思维凸显能力

试卷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着重体现了“重思维、显能力”的理念。大多数试题入口宽、方法多,以此来甄别学生思维,如理科第19、20题,文科第15、20题,入口比较容易,但想顺利解决,或全身而退,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因而要引导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本质,在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上下功夫。

五、重视思想意蕴深刻

两份试卷,大大小小五十多题,每一个题目都有丰富的内涵,许多试题涉及到了数学中最常用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命题转换、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意蕴丰富而又深刻。如理科第18题的解题,涉及到上述数学思想方法。又如文科卷第20题需要简单的估算与放缩思想来求解。

统揽全卷,再一次传递出一个信息:考生盲目的题海战术,已适应不了当前的高考卷。高中数学教学要回归教材,要重视思维的启迪,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克服“满堂灌、重训练”的现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上做功课。

(英语学科组)

是浙江省高考英语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本年度试卷既是对我省十三年自主命题所形成的良好传统的继承,又面对新课改有所创新,强化考查了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引导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

一、继承传统,保持稳定性

本卷兼顾语言测试的教育性和工具性特点,强调思想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在试题结构、题型设置和难度要求三方面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所选语言材料均来自英语国家原版书籍或主流媒体,话题贴近考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语料选择注重英语语言的原汁原味和美感,题材丰富,文体多样。对所选语篇的文字要求讲究,阅读量及生词等均控制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范围内。整卷考点分布均匀,设题严谨,层次分明。在阅读中有意设置了关于作者写作目的、态度及语气的试题,以考查考生在学习时是否关注《考试说明》附录中的情感态度等功能意念项目。在考查内容上兼顾考查语篇、语境环境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如阅读B篇呈现的是国外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真实的网页搜索结果。此篇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为考生传递了学习良策,为他们日后的研究提供引导。

二、精选素材,突出思想性

题材的选择突出语料的思想性,发挥语言考试的教育功能,以正确引导考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传播正能量。如完形填空语篇中所讲述的故事和引用的诗句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单项填空试题语境丰富,其中有关“丝绸之路”和人类合力治疗艾滋病的语句会给考生留下较深印象。阅读理解的多个篇章在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考生的文化品格。如阅读A篇指引考生注重人际交往的正确途径,C篇体现了对科学和科学研究本质的认识,D篇传达了从小养成自食其力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巧妙创新,体现前瞻性

10月我省将迎来深化高中课改后新高考的首次英语考试,新高考将在词汇量和书面表达两方面要求大有提升。为了呼应新课改深化,体现前瞻性,本卷在两方面作了巧妙创新:一是根据现行的《考试大纲》要求,通过考查词汇的派生和活用(如完形填空试题中的unbearable),引导考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关注构词法,掌握正确、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是强化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如提升了书面表达试题的思维能力要求。该试题走出了近几年的“2选1”固定模式,转为2合1模式。“Planningisgood,butdoingisbetter”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先要掌握planning和doing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逻辑,再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对此名言的理解,既延续了往年开放性强的特点,又对考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两点创新将有助于引导我省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老师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会注重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难度稳定,以人为本

浙江英语试卷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命题思路,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试题注重交际,强调应用,渗透中外文化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整卷语言材料选自英语国家经典著作和主流媒体等权威资源,题材涵盖人文、社会、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文体涉及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类型,考点统筹兼顾,分布广泛,重点突出。

二、能力立意,关注思维

本试卷不仅关注语言知识,更关注语用、思维与文化。

单项选择题注重考查基于基础语言知识的语用能力。试题充分利用了“线上购物”、“丝绸之路”、“抗击艾滋病”等元素设置语境,要求考生把握语言形式与语境意义之间的联系。考查词义辨析的试题多达7题。

完形填空难度与往年持平。所给夹叙夹议的情感故事讲述作者困惑消沉之际其父亲写给她两行书信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故事立意积极向上,但情节不复杂,逻辑性强。试题设空规范、合理,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故事情节推进、主旨等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

阅读理解第一节的阅读量、选材风格、设题思路和难度保持稳定。A篇是说明文,介绍“闲话(gossip)”的三大影响:伤害别人、给说闲话者带来莫名的满足、约束某个群体行为。B篇是基于图书馆数据库中以children为关键词的检索信息,考查考生快速而准确查找信息的阅读能力。C篇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一项科研成果:科学家的实验工作与儿童的玩耍其实质是相似的:他们都在不断的实验与研究中探索未知、解决问题。D篇介绍了作者孩童时的经历:母亲把一只白色塑料自行车篮子变成了她永生不忘的一堂人生课,是一则典型的情感故事。从设题的角度看,基本的文本理解能力依然是本大题考查的重点,但试题涉及了对阅读策略的运用、思维能力、文化理解力等方面较为全面的考查。第二节任务型阅读讲的是“关于大学,别人不会告诉你的五个事实”,涉及大一专业定位、机会选择、与人相处、表达见解、主动参与等方面,对于考生来说也有十分现实的教育意义。试题要求考生给每个要点的描述加小标题,对考生的篇章架构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短文改错的文本共有112词,是一则作者回忆孩提时代一些琐事表达父爱的文本,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的准确性、语篇的连贯性和文本的逻辑性。如:名词单复数、副词、冠词、代词、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介词、形容词和主谓一致等。突出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书面表达部分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思路,要求考生以“Planningisgood,butdoingisbetter”(计划重要,行动更重要)为话题,用100-120词写一篇短文。试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首先简述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再用一个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后给出恰当的结尾。话题契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水平,让考生有话好说,能够表达,而且让考生有相当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对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信息的筛选与组织能力、从理解到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并非易事。

三、基于语用,强化阅读

总之,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难度保持稳定,没有偏题或怪题,能够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后浙江高考英语考试将进行较大改革,但近年来浙江高考英语试卷强调的语言知识、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的表达能力,终将是考试改革的重要指向。高中英语教学要不断加强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研究,高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阅读教学能力,进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思考英语教学,注重基础,重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思想政治学科组)

一、贴近教学实际,严格依纲命题

命题按照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尽可能贴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际。在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等方面严格执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说明”。所命试题力求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且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保持相对稳定,坚持与时俱进

保持试题和试卷的基本稳定:一是延续本学科历年高考命题中认可度较高的做法,如能力导向、精准发问、注重逻辑、小中见大、图文并茂等;二是保持试题数量、类型、比分、模块分布等方面的基本稳定;三是试卷的整体难度相对稳定。

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一是能够体现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二是较好地反映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热点焦点;三是合理处置学科教科书的修改变化;四是答案的编制上既参考现有教科书的表达又力求科学准确。

三、坚持正确导向,注重科学规范

注重试题的正确导向:一是注重试题的原创性。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同时,引导师生力戒猜题、押题,放弃题海战术;二是注重能力考查的导向。绝大成部分试题采用情景与知识相结合的形式,考生只有在把握情景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解答。三是注重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引入的大都是正面事例,即使涉及一些负面的事例或存在的问题,也力图引导学生从正面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解答。

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力求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力求引导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重视学科规范和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培养。

 一、命题总体稳定 要求略有变化

首先,从命题思路上看,严格依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查内容,准确把握考查要求,整卷没有偏题怪题,平和自然,重点突出。其次,从命题方式上看,继续遵循了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的路子。再次,从试卷形式、结构的设置上看,不刻意求新,与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保持一致,与以往的高考试卷相比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难度的设置,选择题与去年基本持平,非选择题则略有提升,但试卷整体难度与前几年大体相当,体现了面向中学教学实际、以生为本的课改精神。

今年的试题持稳中略有变化,如更加突出了对考生把握材料主题,读取材料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40题的(2)问和第41题的(3)问,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础性都很强,但在情境和问题的设置上更突显对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

二、直面社会热点,凸显学科特色

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如,猪肉价格上涨、“僵尸”企业、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净网行动、“文化车间”、精准扶贫、朝核、G20、全球经济治理等素材,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启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善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彰显“学以致用、突出价值观引领”的学科要求。

三、关注学科素养,引领课改方向

试卷紧扣时代变化对教育的要求,突显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40题,在全球化和世界变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需要公民对国际上“唱衰中国”、“抹黑中国”论调有理性认识和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考生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培育。又如第30题通过对国家有关部门查处违法信息网站的考查,要求我们引导考生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在公民的行动上,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中国公民。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评价必将对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历史学科组)

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卷命题思路:坚持稳定与创新的统一,坚持科学性与公平性的统一,坚持正确价值观引领和人文素养、学科素养的统一,坚持育才、选才和用才的统一。

一、平稳传承,开放创新

命题设计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试卷风格平稳传承,稳中有新,体现一定的开放性。12题会通中西思想;13题考查对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一、二手史料的认知;14题以诗词歌赋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为素材,凸显“诗证史”的史学方法;15题隐性考查历史地图;20题以表格编列史料数据;22题为横向百分比图,设计新颖;23题注重对历史时空观的考查;38题“材料一”以文字式漫画表现1947年中美贸易状态。

二、凸显历史意识和时代主题

历史学科的命题离不开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19题呼应了时政热点核安全议题。38题以1947年这个转折性年份为切入点,既横向考查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诸问题,又纵向考查新旧民主革命的新陈代谢,体现了小切口、大跨度,多角度、深分析的特点,命题设计立意高远,呼应了中国共产党*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主题。39题以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为背景,梳理民权平等思想从古希腊、罗马,到启蒙运动,到孙中山的发展轨迹。

三、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改方向

试卷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藉以支持课改,引导教学。第15、19、22、23题,旨在考查历史时空观念;第12、13、14、15、16、17、18、20、21、22题和非选择题,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和史学实证素养;第12、13、14、15、16、17、18、20、21、22题,注重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史学方法的理解、把握与认知;第38题(3)、(4)和第39题(1)、(3)的设计,考查历史认识与历史阐释能力。第12、13、18、19、38、39题,着力引导科学求真、理性思考,关注文明嬗变和家国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浙江省高考文综地理命题思路

(地理学科组)

一、保持结构稳定,考查主干内容

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试题风格保持稳定。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基本平衡,必修I、II、III的比例为52:36:12。试题难度较上年有所降低,易、中、难的比例为12:76:12。试卷根据《考试说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现行教材选择内容,遵循主干知识抽样命题原则,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运动、自然地理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自然地理,及人口迁移、城市化、产业发展、“3S”技术等人文地理内容。选择题多维度设置选项,以增加内容的覆盖面;非选择题多角度综合设问,以增强知识的综合性。

二、强调学科能力,凸显核心素养

试卷坚持多年形成的能力立意原则,重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分数比例为14%、26%、30%和30%。试卷注重考查地图运用能力,区域分析比较与综合能力,产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地理学核心素养。试卷包括区域图、剖面图、统计图等图12幅,学生只有准确获取图形与文字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如36题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两侧农业生产条件的比较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流域自然条件比较等内容,体现了地理学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三、体现时代特色,反映国家战略

试卷在材料选取,试题立意,情境设置上依托学科知识,于平实中既反映地理学科时代发展,又反映我国的国家战略,体现学科前沿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发展。如以北美云杉林末次冰期以来的分布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以中国与尼泊尔、印度联系的南亚通道反映“一带一路”,以汽车工业在成都布局开拓西南市场,反映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四、贴近现实生活,呼应新课改

试题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情境命题。如以实验研究气候变化为情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以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旅行线路为情景考查自然带,地球运动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等。倡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呼应新课改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求进。试卷总体难度控制得当,基本延续了前些年的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

一、保持结构均衡,稳定整体难度

试卷结构稳定,题型、题量、设问、赋分的方式不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全面,在测量目标上,兼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图文材料量有所减少,表述更加精简,减少信息阅读量,减轻文综整卷压力。第11题考查时间计算,使地球运动试题难度明显下降。综合题题面表述清晰,迷惑度小,使整体难度保持稳定。

二、突出比较分析,注重区域认知

突出区域比较分析,考查考生对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的感知水平。如第7、8题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第36(1)题,甲、丁两地粮食生产比较,为不同区域某一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及区位异同比较。第36(2)题,为不同区域自然带分布及其成因比较。第1题则是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地理要素演变比较。全卷以区域作为载体的试题约88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三、加强问题探究,考查综合思维

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的综合性。第5、6题中引入了“阶地”等新的地理概念和知识,考查学生当场学习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第9、10题要求考生运用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物体运动速度、地球空间距离等知识分析探空气球漂移原理,考查考生综合推测地理因果过程的能力。第36(3)题,第37(1)、(2)题,以区域为载体,从自然和人文多角度指向区位分析,要求考生当场构建相关地理要素结构,以综合思维整体探究地理问题。

四、提倡辩证分析,导向人地和谐

围绕可持续发展主题,辩证分析人地关系,考查学科素养与能力。第8题五省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第37(3)题成渝汽车产业分工协作问题,都要求考生以人地和谐观为依据,因地制宜为原则,多角度、创造性思考,辩证分析经济发展问题。

五、设计新颖图文,测量实践能力

试卷呈现了一系列新颖图文材料,设问情境化,着力考查考生在地理调查、实验研究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第2题,要求考生感知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过程。第6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方法。

(物理学科组)

高考试卷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卷,秉承“重视基础、突出思考、联系实际、注重探究”的命题思路,力求稳中求新,同时严格遵照《考试说明》。试卷做到知识考查全面,注重能力考查,努力把考生遴选到最合适他们发展的高校和专业。

一、注重基础,强调教材为本

第14、15、16、19题的素材均来自教材。如19题的电荷间作用力,取材于教材中的“问题与练习”。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球间电荷转移和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等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更广,灵活性更强。

二、考查能力,重视方法过程

第21、22、23题通过物理情境设计,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23题的平抛运动,推陈出新,要求考生分析微粒打到屏上不同位置处的动能关系和变化原因,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突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生活体现物理”的特色在第17题的身高体重测量仪、18题的滑草车、20题的“梨形”赛道等内容中都得到充分体现。24题通过电磁健身器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建模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引导探究,鼓励创新求实

第21题把“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中的橡皮筋换成弹簧,拓宽了探究的广度。22题要求考生能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探究新情境下的实验问题。25题在教材基础上引入现代高新科技,为便于考生建立模型,试题对“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做了科学的简化。25题的各小题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考生把实际问题构建成物理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试题兼顾不同程度考生的具体情况,既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体现出合理的难度和良好的区分度。试卷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各类高校的人才选拔

全卷试题紧扣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考查的知识点覆盖主要内容,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联系实际,体现能力立意,彰显核心素养。命题风格保持稳定,入手容易,梯度合理,避免复杂计算,主要特点有:

一、立足学科基础

第14、15题的素材均取自于教材,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第17题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身高体重测量仪,需要学生找出相关物理量在具体问题中的相互关系。第18题以真实滑草场为背景,要求考生先判断出滑草车在上下两条滑道分别作加速和减速运动,然后再求解。第20题用了一个简化的水平“梨形”赛车场,考查学生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些都立足物理学科基础,体现了考查学生认识物理本质,理解并应用物理规律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实验能力

本卷实验题立足教材现有的实验,突出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如,第21题和第22题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技能以外,还考核了学生对力的平衡和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以及电阻定律在长方体导体中的应用。第15题是来自于教材的演示实验,考查学生对静电感应原理的理解。这些实验题都彰显了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思维的参与,务必手脑并用。

三、强化模型建构

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如,第23题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要求考生把具体情景转化为普通的平抛运动模型。第24题是电磁健身器的简化装置,需要考生建立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电磁感应模型,综合运用牛顿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能量守恒等相关知识求解。第25题第(1)、(2)小问是常规的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模型,要求学生娴熟掌握“找圆心、求半径”的方法。第(3)题则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几何运算能力,找出峰区、谷区中的轨迹圆心以及它们间的半径关系。可见,这些看似深奥的高科技,其基本模型是我们所熟悉的,极具亲和力。

高考试题的命制遵循“科学、公平、准确”的原则,按照《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

一、保持稳定体现应用

试题秉承以往的命题风格、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巧妙地将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医药和公共安全等热点问题融入情境素材,立足于用中学化学知识、原理来分析和理解生活实际、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如第13题用元素化合物知识解决工业废水和废气的综合处理问题,宣传了浙江省“五水共治”的环保理念;第11题用电化学知识理解金属-空气电池的结构和原理;第12题用电离平衡知识剖析碳酸饮料中防腐剂的相关问题;第28题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催化还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等问题。

二、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内容的选择上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所有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利用有限的试题实现了对高中化学重点内容的全面考查。试题的选项或设问力求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客观题部分选项选自教材,而部分选项是对教材知识的合理迁移与整合,体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三、取材新颖能力立意

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检验了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部分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工艺流程图、实验数据表和装置示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如第28题的实验数据表同时隐含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等信息,对考生获取、辨析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梯度合理层次分明

试题体现分层选拔的功能。客观题难度有梯度,主观题的设问由浅入深,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有利于中学的分层施教和大学的分层选拔。

总之,试题题型稳定,贴近中学教学,关注基础及主干知识,取材新颖、视角广,能力立意鲜明,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与社会价值。试题的考查方式将对中学化学教学与高校人才选拔产生积极的影响。

题型稳定难度适中

试题遵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型结构、设问方式等方面均与往年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化学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注重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述。同时也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如28题考查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6、27题考查了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

贴近时代体现学科特点

试题强化了化学实验,不仅注重了基本仪器、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还突出了对实验安全、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许多试题以生产、生活和最新科研成果等为情境,如储热材料、环保型阻燃材料、光电转化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应用以及解决温室效应、能源问题的化学手段等,第13题还涉及应用化学方法解决“五水共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突出能力考查学科素养

试题以能力立意,设问灵活多样,注重能力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化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如第11题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第12题中碳酸饮料防腐剂抑菌能力的分析、26题中基于有机反应特点的信息迁移应用、27题中结合数据处理和物质性质特点对新材料组成进行分析推断、28题要求学生运用图表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表征等,凸现了对考生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总之,试题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取材新颖,注重应用,立意鲜明,难度适中。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特点,对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化学教学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生物学科组)

高考理综生物命题遵循《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

一、保持相对稳定,体现适度创新

理综生物考试的考试内容分布和试题类型,延续往年安排。试卷有合适的难度和区分度。试题难度与往年相对稳定,用不同难度的试题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主干知识考查范围基本与往年相似,基本稳定,个别知识点考查有适度创新。如第6题以家系图为素材的遗传病考查中,新增了两对基因可单独致病的知识点。

二、围绕核心内容,保证考试效度

知识点的考查以高中生物教材的主干知识为主。这些知识内容均在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范围内,知识考查不偏不怪,从而保证了考试效度。从认知目标的考查分析,重点考查知识应用,识记要求的考查占分最少。

三、突出能力考查,实现考试目标

生物学科命题体现了生物课程的科学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考查生物学理解能力方面,既考查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核心概念,还考查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试题关注学科内容综合。在考查生物学表达能力方面,主要考查了坐标曲线图的绘制和遗传图解的绘制的能力,考查了运用生物学基本术语和恰当的形式进行规范表达。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对照实验的变量控制、实验结果预测以及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很多试题也鲜明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考查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试题题干中有曲线图、示意图、家系图、柱形图和表格等。从而考查学生从文字、图表等形式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的基本观念,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四、体现学以致用,促进高中教学

试题突出能力考查,关注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有利于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措施,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方式转型到综合应用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试题情景来自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关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关注人体健康和疾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引导高中生物教学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高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