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入学指南学费及报名时间宿舍分配入学考

思而思学网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工科类普通高等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和1956年的杭州水利学校、1958年的浙江电力专科学校、1975年的浙江水利电力学校(1978年9月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校)、1984年的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经过60年的不断进取,学院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研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土木、机械、电气、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12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签订共建协议,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5年2月,学校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占地面积1261亩,在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100余人,其中本科生39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47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49%,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36%,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教坛新秀5 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12人,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建有主干带宽千兆的校园网系统;拥有印本图书81万余册,另有各种纸质期刊1100余种,校图书馆已成为浙江省具有鲜明水利和数字化特色,水利水电文献资源收藏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现有9个教学院3个教学部,17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土木、机械、电气、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了能力本位“一主线、三统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在此顶层设计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创新试点SWH-CDIO工程教育模式,凸显学生的软技能培养。
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3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38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和“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水利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基地”和“电力工程实训基地”等4个为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河口试验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科研、科技服务和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软件工程等6个学科为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10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0项,总经费达2亿元。公开发表高层次论文共计873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12篇,外文期刊30篇,四大检索论文431篇。学校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及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共22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于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先后入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统计源期刊,入选RCCSE中国学术核心期刊,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和体育竞赛活动,近年来学生在参加的各种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同类院校中皆名列前茅。学校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潜力”。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建校6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电气、机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已成为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历届毕业生中有200余名担任了市、县 (市、区)水利局副局长以上领导职务,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目前,学校各项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建成一所立足水利,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以工科门类为主体,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2017.1)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