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互联网+助推互联网金融发展

思而思学网 2023-12-12 10:40:48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在北京闭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本次会议勾画出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无疑是关注“十三五”规划中的金融重点。

互联网金融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并不是无迹可寻。早在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互联网+”,在后来历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大加赞赏并鼓励支持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伟蓝图。9月底,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对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进行具体部署,众筹、邮币卡、网络借贷等作为支撑平台被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所以,即将出台的金融“十三五”规划,互联网金融或将是重头戏。

“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和金融将呈现出深度融合态势,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相关监管细则陆续出台,金融“十三五”规划或将对互联网金融走向的规范化、法制化,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竞合关系、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都会有所涉及,对文化企业的大力扶植,将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结合。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跨界冲击,还将淡化金融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专业边界,使金融业进入门槛显著降低,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金融工具更加丰富,消费者的金融选择权扩大。这些都将不断提升整个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变得十分乐观,并且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有利支持。

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日益明显

与20世纪相比,中国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首先,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被动依赖转向主动影响世界。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且地位不断攀升。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日益明显,从过去主要依赖世界转向与世界之间的双向互动,特别是中国元素越来越多。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文化、理念,中国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维护国际和平和发展、解决人类贫困与疾病、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世界是离不开中国的。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所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调整、中国经济走势影响世界,逐步形成了中国元素的蝴蝶效应。

其次,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发展从注重数量转向到更加重视质量。2011-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经济总量达到10.4 万亿美元,成为仅落后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既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又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将会是一位数的中高速增长,与国内外的社会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国内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经济发展情况与人们预期有差距。

再次,外部环境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短期内市场需求难以有明显的改善。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了7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并不如人们预期那样,美国经济保持低速增长,欧洲经济却是跌宕起伏,没有实质性消除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效应。总体来看,国际市场需求继续低迷,发展态势反复多变。

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中国百年梦想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各级政府、企业和自然人边干边学,特别是学习、遵守、领会国际规则,并逐步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对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次危机虽然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总体上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落后,反而是弯道超车,超越了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总体来看,中国适应全球化,长期跟着世界潮流谋求发展。

中国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能否继续以现有的模式发展呢?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这样大的经济体难以采用原有模式发展,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口众多的中国对世界需求规模巨大,极易引起世界市场动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购买大宗产品,世界大宗产品价格急剧攀升,例如铁矿石、大豆、石油等。

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模式抉择。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三种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要素的大量投入,即主要依赖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最为明显的案例,就是两次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就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就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以至于中国生产过多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竞争力,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竞争力并不理想。

第二种模式主要依靠消费需求,这是中国政府期望的。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待于观察。主要原因是,中国统计制度还不完善,原有的服务消费统计长期没有列入,现在是由暗转明。理论上,中国潜在的消费需求是巨大的。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内中产阶层预计至少有3亿人,这样的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甚至超过整个欧洲。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统计数据,中国因私出境人数持续逐年增加的,达到 1.1亿人次,考虑住宿、购物、餐饮、游览等费用,这种消费规模至少是千亿美元以上。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内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以食品、药品为典型,导致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国民走出国门,进行境外消费,以及越来越多的海外代购。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有利于发挥国内消费需求作用。

第三种模式就是主要依赖净出口,这要求中国产品具有加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外贸易取向。对于这种发展模式,小经济体相对容易,例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容易实现。对于大的经济体,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新的时期,中国需要转变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念,转向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也将像发达国家一样,顺应产业国际转移的规律,涌现出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逐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掌控研发、设计、专利、品牌、销售等。

不仅如此,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坚持,特别是不受外部影响。面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顺应形势需要的。但是,冲击过后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重蹈覆辙,效率低下,这是致命的。所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百年梦想。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