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进程,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可理解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到2001年国家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教师的专业地位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取得了不少成绩,国家的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但是具体分析起来,我国在教师专业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在教师职业准入方面,还有不少人认为教师职业有一定的替代性,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能当教师。即使现在有了教师职业资格概念,但主要也是看重任教的时间,实际上并没有系统的科学的专业化标准。
从教师的专业训练来看,我国教师的学历过低。全国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不高,其中,有很多教师获得的学历,并不是经过正规院校学习而获得,虽然很多人获得了文凭,但是其水平还很值得怀疑。教师学历过低或者过滥等现象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教师的专业道德来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如何能正确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
在教师专业评价上,还存在过分突出教师的道德标准,而忽略教师的专业标准。支持教师职业感的,从来是“园丁”、“蜡烛”、“春蚕”之类强调辛劳和奉献的道德准则,而非真正的专业标准。
从教师接受培训来看,我国教师队伍庞大而又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深入学习体会。
在教师的专业技术方面,存在追求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而没有突出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发展应是整个人格的提升,是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一个过程。人不是一部可以按照固定的模式建造,并能精确地按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