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实例分析论文分享

思而思学网

一、概述篇:

(一)前言: 人生在世有两件大事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完成的,一件是婚姻,另一件就是事业了,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由于其关乎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出在婚姻和事业在选择上的重要性。职业人生规划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社会职场或稳定职位之前对于将要从事的职业所作的长期的、合理的打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到什么时候做这些打算才是最适合的呢?应该是在高考之后......

如今的中国,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大学也走向了大众化,当代青年学生在接受学校的培育后逐渐被社会化,由此可知社会化的过程开端主要在高考和大学毕业。所以这两关是我们青年学生事业的起步期,也是职业人生规划的关键时期。专业是实现获取理想职业的第一途径,也是未来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是职业人生规划的关键所在,职业人生规划从高考时择选专业就已经开始,但是我们的学生在专业上又是如何一个状况呢?

上半年,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大一学生结束了公共课程的学习,开始进入专业技术的研修,一个班级在上专业课(C++语言编程)的过程中出现了90%以上的同学听不懂专业课程内容,上课的学习效率沿直线下降,经过了解得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于这些知识缺乏兴趣,在老师上了课之后都无法理解,另一个则是英语水平差,根本看不懂学科内容。到目前为止,据了解,一个班级就只出现了一个比较熟悉专业技术,其他的同学对于所攻专业的学习只能采用复制技术完成任务,盼望着早点出去,当今时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加之技能缺乏,出去又能做些什么?以上的迷茫状态在专业上可以反映出一个,那就是职业人生规划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通过跨系了解,才发现这些问题在我们学院不是一个专业班级,也不是一个系部所单独存在的,也不是一两届的事情。已经长此以往,技能的传授效率如此不仅对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将会直接影响到我院的教学、管理及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为此组织了团队在学院五大系部,面向各个专业领域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我院大学生职业人生规划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们学院每一届在新学期开学之际都会对新生开展关于职业人生规划的讲座,也组织了全院所有同学都自主设计了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书,这些规划书都已经上交给辅导员或系部领导,但是在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之后又是一个什么现状呢?

本次调研涉及到全院五大系部,五大系部采用班级抽样调查法,包括大一、二年级,对于全院的调研具体分配如下:物流管理系5个班级、物流信息系4个班级、物流经贸系3个班级、物流工程系2个班级、公共管理系1个班级。调研对象数量一共是375人,其中问卷发放与收回情况如下图示: 调研系部 发放问卷 收回问卷 收回率 物流管理系 180 144 75.50% 物流信息系 160 130 81.25% 物流经贸系 80 77 96.54% 物流工程系 60 38 63.30% 公共管理系 40 36 90% 总计 520 425 81.7% 从这375份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我院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明确度如图所示:

那么他们以后是否会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工作呢?

既然66.07%的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又有37.53%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工作,那么他们在从物流学院毕业打算出去干什么呢?去求职吗?

中国社会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随着大学的扩招,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找工作不容易,于是相对于毕业生来讲在两年后打算自主创业,据国家文件了解到,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出台了不少政策,涉及了融资、开业、培训和指导等等方面,我们湖南省的大学生像从事个体经营,自愿去湘西或县级以下的地方创业的毕业生在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都拥有优惠待遇,那有多少学生想过要出去自主创业呢?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目前对于未来的职业明确度是不透明的,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又该从何说起?这应该从选择专业说起。

据了解,我们学院8.56%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对于自己的所学专业很感兴趣,50%的学生还算可以,27.35%的学生只觉得专业中所设的某些科目兴趣还不错,14.09%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根本没兴趣。

专业是大学生在毕业后实现获取理想职业的第一途径,是大学生未来在组织里成长,进而实现事业腾飞的基础,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所在。每个大学生的职业人生规划不是从进入大学才开始,而是在高考结束就接着开始了,高考是职业人生规划的原点,对于中职生同样如此。所以专业的选择决定了未来职业生涯奋斗的方向,是我们大学生职业人生规划的首要任务,既然是首要任务,那么就应该在职业人生规划之前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职业人生规划开始之时,也就是高考之时有一个基本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在填报志愿之时圆满完成。

再来看看我们的学生对于专业选择的态度:21.85%的学生在高三之前非常认真地考虑过大学专业选择问题,36.82%的学生在高三之前比较认真地考虑过大学专业选择问题,40.42%的学生在高三之前想过一点关于大学专业选择问题,0.09%的学生在高三之前从来就没有想过关于大学专业选择问题。

我为什么要选在高三之前呢?因为高三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最繁忙的一年,也算是最重要的一年,因而在高三的忙碌学习里,同学们大多把时间和精力都会放在了完成高考复习任务上,一心只为考个好学校,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及各方的压力,思想的重心很少会转移至专业上来,据个别访谈得知,他们都把挑选专业的任务放在了高考之后的那十几天里。好的,如果说把选择专业放在高考之后,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当初是怎么样选择,怎么样对待的吧!

在作出专业选择时,有10.84%的学生非常仔细地看过专业所设学科详细内容的,54.20%的学生是大概看过而已,34.95%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过学科内容介绍,6.30%的学生清楚了解过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内容,21.49%的学生比较清楚,51.29%的学生了解一点,学生一点都不知道未来专业对口的职业内容的为零。

我院的大学生入学教育开设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活动,组织了全院学生参与职业人生规划书的自我设计,但是出现了还有23.50%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设计了职业人生规划书的学生有39.15%的人认为当时的职业人生规划入学教育时期,对于自己的专业兴趣了解不够,40.21%的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实现职业理想,11.70%的人觉得这个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还有8.97%的人想依靠家族的力量。

我院大学生对于当时设计职业人生规划书时所立短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进入了大学的学习之后,当了解到自身求学的迷茫处境,再来回想当初入学时的职业人生规划设计,26.74%的学生认为出现这种状态是当初所定目标过大,不明确,缺少阶段性的具体分析,15.31%的学生认为那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根本看不懂什么,12.60%的学生认为老师对此不够重视,13.56%的学生认为是没去及时调整规划,规划书当交上去之后就没去管,还有有31.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责任意识不强。

二、分析篇:

从以上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我院大学生在职业人生规划上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一)高中时代学生们的专业的选择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这是因为自己对于个人的了解不够及专业内容的了解不够所造成的,这要从他们的时间分配上来讲,我们当初能够考虑专业及大学问题的时间有两个,一个在高考之前的课余,另一个就是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时间段。高考前的课余相对来说是很少的时间,他们都要忙于复习任务,据问卷显示,我们的学生在高三之前对于专业都没想过什么,当进入高三忙碌学习进程后,成绩好的只望进入好大学,更加不会关心;不怎么好的学生便准备进入社会或者等待就读一个专科,因此造成他们在高考前对于专业的选择并无引起重视。再说高考之后,志愿填报的时间只有十几天而已,通过个别访谈而得知我们的学生当初在结束高中三年级的辛苦奋斗之后都有了释放的心理倾向,因此时间分配重心倾向于了玩乐,对于志愿的填报并不是非常重视,特别是高职专科大学生,他们在高考之前就受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认为自己考不上本科,又否认了专科的就读价值,因此放弃学业的心理比较普遍,等到高考结束后,对于志愿填报据了解,有的是先出去尽情娱乐之后,等到填报的时候便仅凭所谓的“第一感觉”随意挑选,有的则是进入社会难以承受劳累之苦再急忙回来随意挑选或“义气追风”,别人选了,他也选。

其实这种“第一感觉”是一种表象,而且被普遍地实用上去,这种所谓的“第一感觉”是指直觉,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既然是需要基于阅历和知识,可现实中的专业千千万万,各具特色,而学生在对于大学专业方面的阅历实在缺乏,我们的高考刊物、教育媒体等等中能传播的信息相对于专业本身内容来说并无什么讲述,因此容易导致选择进入了误区,相信“第一感觉”往往会错,除非,这个专业是他们所了解不少的(比如管理、会计等等)或者是学子们到了都要释放的时候仍然还有继续了解专业所设学科详细内容的强大耐性,这些情况都是不怎么现实的。

在调研期间,我曾访问过不少朋友和同学,我问他们:“如果当初你知道这个专业是学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不会依然选择这个专业?”他们给了我一个相同的“否定”作为答复,可见高考之后对于专业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也开始决定了职业人生的规划。 他们对于未来的责任意识不强,自主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差,容易直接导致规划书设计失败。我们学院每年下半年新学期开学都会举办关于职业人生规划方面的入学教育活动,都会组织全院大一新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自我设计,但是有%的学生竟然不知道这些活动曾经开展过,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可能没去参加,二是参加了却没去用心听讲。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都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根本没去关心职业人生规划的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是相对于那些曾经参与过的学生们,据访谈得知,在学院入学教育圆满完成之后,他们的规划书也上交到了辅导员办公室,于是我问他们:“那个规划书是怎么设计完成的?有没有去请教老师或领导?”答案都是一致的否定。为什么没去请教于老师呢?难道他们当时都非常明确了吗?目前的数据显示,66.07%的学生处于迷茫状态,何况15.31%的学生根本看不懂相关教材内容,何况学生不够了解自己,由此可见当时他们的规划方向是不明确的。

这不是我院高等教育的问题,而是我院生源地所在基层中小学教育体制下所遗留的深层问题而种下的病因。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方式即“老师牵着学生”的被动为主,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以后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差,依赖性强,创新思维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开发。然而大学的高等教育倡导自主,一个被动,一个自主,由于长期存在的思维习惯在高考之后到大学入学教育之前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化,而且也没有让他们引起这种转化的重要性,于是便产生出了问题。有31.78%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意识不强,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够重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都是片面而主观的想法。

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学生一来主观能动性差,二来他们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很是欠缺,还不成熟,而且我们在中学时代的学习习惯较差、这个可由高考的整体分数来看,因此他们理解不了或没去认真看关于职业人生规划教材理论知识是件很正常的事。如果当他们看不懂,老师又没来细心指导时,自己又不会怎么主动去请教,这样完成的规划难道还是周密而现实的吗?何况老师在收完规划书之后,就从未提起这事,这样就让学生认为当初的规划书设计只是形式而已,于是对于职业人生规划便更加不会重视起来。

然后站在老师的角度上看,身为高等教育下的老师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他们在新学期开学的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所以分配到研究这些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没有,也便没去问询学生关于这个方面的自我设计问题。 这样就最终决定了目前大学生活的迷茫。职业的成长与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一个计划或设想,因为它有一个理想目标,这就好比攀登一座高山,需要精心的筹备,再执行,这些筹备工作首先必须量力而行,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登上珠穆朗玛;然后必须测量出最佳路径、接着是制定登山的计划,最后准备登山的工具及执行登山任务。接受职业人生规划的入学教育就好比在做登山的一切筹备工作,无论怎么样,最终必须付诸于行动去证明。很多次走进图书馆,看见自习室里的人数总是那十几个,再看看大一学生的晚自习情况,自主学习的氛围并不算怎么样,留在教室里也多半在聊天、玩手机等等,但是走进网吧或电子阅览室和楼层寝室却是更令人惊讶,10台电脑难得有一台在搞学习、更谈不上搞事业了。

时常可以听见学生们讲:“今天没课了吧!”或者是“怎么又要上课?”如果说这些话的背后有很多比较重要、比较有价值意义的事情,那么还不错,但是事实绝非如此。学生们上完课,教材一放便开始了玩乐,这些现象目前比较普遍,这是一种严重的懒散心理,这跟他们在中学时代的被动式教育牵制太久是有较大联系的,牵制久了便急切的需要得到自由,而自由中又缺少自主,加之自身责任意识不够强,于是才容易导致懒散心理,懒散的态度直接造成职业人生规划的短期目标难以按时按量地圆满完成。由于职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整体性,一步失误便会使整个规划难以调控,如此的心理状态当然会使他们觉得未来迷茫. 社会永远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变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职业人生规划书设计必须立足社会现实,跟着时代一起变换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顺应社会需求的变换,及时的调整职业人生规划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并非如此,据数据显示,%的学生没有去及时调整职业规划目标或任务,那他们在做些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还是从当初的入学教育说起,当时的职业人生规划书设计之后,老师再也没有提起过,这是一个问题。老师如此,那学生们呢?他们认为,他们所谓的依赖主体如此处理,自己的责任意识也没有在短期的时间里得到很大的增强,因此没去重视这些调整问题,而且是根本不知道调整什么,怎么样调整?平时的懒散心理那样,社会的时政新闻每天都在传播,但是关心正事的人有多少?这样过来得生活,导致了他们在管理调整的问题上精力付出的很少,所以失调,最终造成职业人生的迷茫。

综上所述,引起目前大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人生迷茫主要问题出在他们在高中时代对于专业的认识与选择及进入大学之后对于职业人生规划的重视。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