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8篇)

思而思学 2023-11-15 03:33:00

大一新生入学都要对自己未来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职业规划一般是什么呢?思而思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8篇,请仔细阅读。

• 专业简介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中,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1)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2)能够以工程技术为依托,以建筑智能化系统为平台,对工业建筑及大型现代化楼宇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3)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 培养目标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从事建筑环境控制、建筑节能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领域工作,具有空调、供热、通风、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和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和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制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建筑节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的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 名人学者

吴良镛、张寅平、江亿等。

课程要求

• 主干课程

建筑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学、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热泵技术、空气调节、工业通风、建筑设备自动化、燃气输配、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管理与经济等。

•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物理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建筑能源感兴趣,热爱建筑节能应用的学生就读。

• 知识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应包括:流体力学、热湿交换理论与设备等;

2.较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并了解该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

4.初步掌握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

5.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是在原有的建筑设备工程专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的,于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学生85人。近一年来,我专业教研室教师取得了一批教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2项,其中安徽省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土建类规划教材1部,在国内权威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教科研论文数篇。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较为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建立了智能楼宇实训中心,并与多家企业如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建工集团等校企合作成立了多个实践实训基地。

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专业逐步形成了如下办学特色:①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工程特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及各种科技竞赛,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③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联合,服务地域经济,本专业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的发展,并与多家企业如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建工集团等校企合作成立了多个实践实训基地,鼓励老师积极申报各类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丰富了教学内容。

3、存在不足:①师资队伍方面,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较少,承担着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任选课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教学工作,教师数量仍显不足,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②科研方面,目前,本专业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没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只有一些省建设厅,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此外,缺乏稳定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数量、学术专著和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学术论文质量不高,三大检索及核心期刊数量不多,学术氛围不浓;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不够。

4、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宽口径工程教育,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施工和运行单位,注重学生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5、“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建而成的新专业。 该专业的特点是专业口径宽,综合了建筑、建筑机械设备、建筑水暖、空调设备、建筑电气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建筑环境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不能仅局限于以前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专业面,基于上述思想和我校的定位,我们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以及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本专业特点,我们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设规划主要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体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基本要求和“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6、总体目标:以建筑、水利行业为依托和支撑,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着力进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特色教材、教学和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及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时预测市场需求及学生就业动向,适时调整和修订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不断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及技术能力的拓展,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完善,不仅仅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学习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以综合性实践为重点建设内容,优化并完善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提高实训指导水平,通过实习、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毕业时就具备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竞争的能力。树立超前意识,制定重点专业教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编制适应市场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考核评估体系。计划经过四年的精心打造,把本专业办成校内的品牌专业,即有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教学手段和培养模式以及一流的技能型人才。

7、具体目标:构建以培养岗位技术能力的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合作教育“3+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课程改革方面,教学中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建设方面,近期把《暖通空调》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把《暖通空调》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把《建筑电气》、《建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在规划期间,进一步加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在规划期间新增建设1-2门校级精品课程,同时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部分特色教材。在现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展场地及设备的服务功能,增建缺乏的校内实训基地,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按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真正实现“营造真实性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规划期内,在省内外稳定的实习及实训基地应达8个以上。教科研方面力争建设期间,专业教师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3个以上,校级教科研项目5个以上,在国内正式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篇以上。

8、构建以培养岗位技术能力的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合作教育“3+x”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阶段在校内学习3年,重点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结构与核心能力;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安排学生到生产单位实践,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 “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校内实训教学均在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室内进行;其他实习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在真实的施工现场环境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结合现场实际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针对学生上岗实习-→就业-→技术员(五大员)-→ 项目经理的职业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建立由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组成的教育队伍,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