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志愿先填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后,但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要学什么,有什么课程及未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形势怎么样,所有思而学教育小编特意编写了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些知识请仔细阅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新生交流群:119408121】
好的专业包括四个原则:
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
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
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
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下面思而学教育为大家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及分析报告!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民族语言、文学、文献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4、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有关民族语言史、古代汉语、有关民族现代语言、现代汉语、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文学概论、有关民族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历史、有关民族文字史、有关民族文写作、中国文献学、有关民族古籍概论等。
5、实践教学
包括有关民族语言实习、翻译实习、语言调查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专业综合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解放后才出现的专业。尽管少数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格萨尔王传》、《阿诗玛》、《嘎达梅林》等,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人把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新中国成立后,把帮助少数民族进行文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帮助他们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少数民族聚居区多集中在西部、西南部不发达地区,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的少数民族深受汉族习俗及汉语的影响,致使部分民族语言面临消亡的危险。如满族,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满族语言。其他少数民族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一种语言的消亡就意味着这种文化的消失,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损失。帮助各少数民族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维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随着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迫切需要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是中国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交往的需要,更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多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大学,如蒙古语言文学就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学,具体是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其他如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学在新疆等。另外,民族大学作为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高校,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除有一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基地班)外,还招收蒙古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在招生方面本专业大多招收民族考生,即要求考生用民族语言答卷,如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就要求考生用蒙文答卷,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工作,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考生可选报本专业。
下面以蒙古语言文学为例,做一些具体的说明。蒙古语言文学开设的课程有一些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语言和文学,如有关的文学理论及语言理论,还要学习汉语及汉语文学方面的课程。学生以学习蒙古族的语言和文学为主,兼通汉语、蒙语,熟悉蒙族的风俗、历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主要从事某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科研、编辑、翻译等工作。或在民族自治区、地市及县级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蒙、维、朝、哈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4。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对中国境内除汉族以外的各兄弟民族语言文学的总称,是中国语言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学和发展各民族经济,各文科高校特别是民族院校纷纷开设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最早出现于1950年成立的现民族大学前身民族学院“语文系”的“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和北京大学的“维吾尔科”。民族学院成立伊始,便成立了“语文系”,并于1952年设立蒙古语言文学专业。那时候,“语文系”就拥有了以著名民族语言学家马学良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教授。在民族学院建立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年,北京大学的“维吾尔科”全体师生并入民族学院的“语文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名称直到2000年才出现。在这之前,以各个少数民族语言名称为专业名称命名这个专业,在历史上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1952?1966年)。这一阶段,是该专业的初期发展阶段。那时候,为了培养一批研究、翻译各少数民族语言历史、文献资料的人才而开设此专业。例如,民族学院在1960年左右招收的一班以满语为专业的学生,就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为研究、翻译明、清时期大量的满文档案而开办的。总体上,这一阶段以招收专科生和本科生为主,开设有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院校不多,招生规模也不大。各语种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从几人到十多人不等。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院校也就是当时的民族学院,著名教授有马学良等。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1966?1976年)。这一阶段,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因素影响,该专业处于停办状态,到1975年左右,各院校才又逐渐恢复办学。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后(1977年?今)。这一阶段,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得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到1999年,已基本开展了各少数民族语种的招生工作。到2000年,在中国教育部的有关本科专业进行调整的指示文件指导下,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大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在开设该专业的所有院校中,以民族大学为首。民族大学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重点大学。在党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95年11月30日成立的,而它的前身是1950年5月2日建立的民族学院。目前,民族大学已通过了“211工程”审查,学校设有各民族语言的研究所,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国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该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属于“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分布点。中国各少数民族语种专业的著名教授,学者也基本上都任职于该校。其他民族院校则各有所长,如西藏大学藏文实力雄厚;而蒙文的教学、研究最具规模的非内蒙古大学莫属;新疆大学则在维吾尔文方面“雄霸一方”。
在师资实力方面,虽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比不上一些别的专业,但也出现了济济英才。50年代初就有以著名民族学家马学良为代表的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教授。现在则拥有国际知名的突厥语专家、“洪堡基金会国际知名学者”的获得者耿世民教授;著名柯尔克孜语言学家、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名誉院士胡振华教授以及国内著名的蒙语专家满都呼教授、著名藏文语言专家戴庆厦教授等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几百名具有研究生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授,虽然专业规模不是很大,已奠定了雄厚的师资基础。
由于其专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不可能大量需求该专业人才,再加上历史上需要该专业人才的相关行业发展不快。所以,自该专业出现以来,招生规模都不大。特别是以前,国家对高校专业实行计划招生,即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决定其招生量。所以,以往该专业的每个语种基本上年招本科生10?30人,硕士生1.5人,博士生只招1?3人;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大学为例,该学校的蒙语专业方面,从50年代招生至今,共培养了本科生40余届不到700人,硕士生不到200人,博士生40余人,海外留学生40余人。其他院校毕业生则更少。近年来,由于经济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该专业的招生规模才有了明显的上升。
今后该专业将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在国外有一定的人口数量,比如,朝鲜族;国外有朝鲜及韩国;蒙古族,有蒙古国;哈萨克族,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一些驻外机构企业单位都需要大量的精通该语种的人才。加上国内一些使用少数民族语的新闻单位、杂志社、民族出版社及各类学校少数民族语的教学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大批少数民族语种的专门人才,这必然会要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藏、维、蒙、朝语等六大语种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填报志愿时,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一专业的话,选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好就业的专业排名是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小编带来十大就业率最好专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男生专业选择汇总篇
女生专业选择汇总篇
未来十大就业前景最好专业
1.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2.同声传译专业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3.水利专业
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不大理想,各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统外就业。
4.能源、交通专业
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能源、交通行业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矿、油田、气田需要大量人才,这是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5.建筑专业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6.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今后几年这类人才也会保持较高的需求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7.电子信息类专业
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8.农林类专业
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汽车维修专业
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10.外贸专业
这些年,外贸专业已远不如前几年热门。但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随着专业结构的调整,招生规模的控制,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