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根据国家专业建设标准和地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本领过硬的、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民族地区的文化、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领域从事文化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研究、古籍整理以及文秘、编辑等工作的民汉双语应用型人才。
二、历史沿革
1956年贵州民族学院开办民族语文班;1958年成立民族语文系;1985年恢复本专业并招生;2002年评为省及重点学科;2007年评为省级本科示范性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三、主干课程与实践环节
1.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国际音标与民族语调查、贵州民族语言概论、现代民语、贵州少数民族语法、贵州少数民族方言、民族文学、民间文学、文化语言学、民族古籍学、语言数据采集与分析、文字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民族语言调查、普通话测试、书法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年:4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特色与优势
(1)办学历史悠久,是贵州省唯一一家覆盖省内苗、布依、侗、彝、水等小语种语言文学的本科专业。
(2)有一支19人组成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教师10人。
(3)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近三年考研率为33%,录取率75%,就业率100%。
(4)科学研究能力强。近年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语委、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15项。在民族语言调查、民族文献搜集整理、语言数据库建设与语言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优势。
(5)发挥专业下设的“贵州双语教学培训基地”、“贵州省民族语文翻译人才培养基地”、“贵州民汉双语服务基地”等平台的作用,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编写民族语文教材,承担全省少数民族高考招生和职称评审的民语语言测试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特需双语人才的培训活动,建设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