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甘肃高考难吗高考难度系数大不大

思而思学网 2024-06-28 03:29:42

2024年甘肃高考为新高考模式,预计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新高考科目难度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学上。新高考模式下,数学不分文理科,考试难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文科考生复读新高考,数学科目就是一大难点。不过甘肃省是新旧高考交接的年份,高考试题通常会以稳为主,侧重基础,考生要熟悉新高考的特点,做好充足的应对。

甘肃高考难度全国排名第9名,属于中等靠上的难度水平。相较于其他的省份来说,甘肃省的高考难度是比较大的。

主要变化

考试和录取阶段与以往均有不同

1.考试科目不同。改革前,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只有文史、理工两个科类,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程文理科考生都要学习外,文史类考生只能学习历史、政治、地理3门课程,理工类考生只能学习物理、化学、生物3门课程。高考基于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改革后,高考在“3+1+2”的模式下组织考试招生,考生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的基础上,在首选科目物理、历史2门中任选1门后,可在剩余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课程中再任选2门课程学习。这样考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专业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等,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学习,扩大了考生的选择面,增强了考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完善了高中学校因材施教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能力。

2.成绩构成不同。改革前,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文史类/理工类)、外语、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四个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3.目标导向不同。相比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3+1+2”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志愿设置不同。改革前,高考志愿以“院校”为单位进行设置,考生可选择填报1个院校代码下的所有专业,专业调剂在该院校代码下的所有专业内进行。改革后,高考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设置,1个院校代码下设置若干专业组,考生可选择填报院校专业组内所有专业,专业调剂仅在该专业组内进行。

5.录取规则不同。改革前,普通类专业按照文史、理工两个科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录取。改革后,普通类专业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录取。录取批(段)次进一步精简,本科一批、二批合并,国家专项、地方专项等专项计划与普通类、民族班、民语类、预科、定向等在同一批次填报志愿、同一批次投档录取。

2考试阶段

实行“3+1+2”模式

《方案》明确,2024年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为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的1门首选科目;“2”为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再选科目。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试卷。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物理、历史2选1)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等级赋分转换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考试天数增加

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至10日。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含听力)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外语听力考试(30分钟)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考生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卷。报考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专业的考生还须参加相应民族语文科目全省统一考试,考试时长为150分钟。

具体时间安排为:6月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6月8日上午考物理/历史,下午考外语(含听力);6月9日上午考化学和地理,下午考思想政治和生物学;6月10日上午考民族语文(藏语文、蒙语文)。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如有调整,选择性考试科目和民族语文科目的考试安排相应调整。

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

2024年改革后,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录取,选择物理(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因此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但由于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科目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例如:小明和小花两个同学首选科目都选择了物理,小明再选科目选择了化学和生物学,小花选择了化学和地理,如果小明的生物学考了90分,小花的地理考了85分,不能简单地说小明成绩比小花更好,因为这两个科目不同,试题难易程度可能不同,选考人数也可能不同,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等级赋分,即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与原始分排队顺序保持不变),以解决再选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保证高考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等级赋分的规则

再选科目每科原始分满分100分,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将考生每门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定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转换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40-30分五个等级分数区间。根据转换公式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高考成绩公布时,考生查询到的再选科目成绩是等级赋分后的成绩,不需要考生自行转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