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文理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四川文理学院招生网和宁夏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宁夏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8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9896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四川文理学院,不过每年四川文理学院在宁夏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宁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四川文理学院

1、宁夏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文理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896名;

2、宁夏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文理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087名;

3、宁夏高考2020年考生上四川文理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0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740名;

4、宁夏高考2022年考生上四川文理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6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211名;

5、宁夏高考2021年考生上四川文理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068名;

6、宁夏高考2020年考生上四川文理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862名;

二、四川文理学院在宁夏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四川文理学院在宁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宁夏 理科 本二 380 19896 省政府
2022 宁夏 文科 本二 467 5211 省政府

2、2021年四川文理学院在宁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宁夏 理科 本二 389 17087 省政府
2021 宁夏 文科 本二 485 5068 省政府

3、2020年四川文理学院在宁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宁夏 理科 本二 404 17740 省政府
2020 宁夏 文科 本二 481 6862 省政府

一本a与二本a的不同

一本和二本的不同:

学校类型、资源不同,一本大学基本都是985、211、省重点大学,而且师资力量也比二本大学好。

录取时间不同,一本录取完才会开始录取二本。

一本大学比二本大学同学的起点要高,很多大企业招的都是一本大学的同学,二本大学同学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a类和b类的不同:

等级不同: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间,总体上A类优于B类。

招生生源不同:本a是面向全国生源进行招生的院校,在全国都有较好的生源。本B通常都是省属的历年生源比较好的在某个学科有强人之处的学校。

性质不同:一般情况下,本a指的是公办类大学,学费较低,是大部分家庭所能承受的,而本b一般为民办类学校,学费偏高。

高考填完志愿多久能查结果

高考各批次的录取结果公布一般也是按照填报高考志愿时的顺序进行的,高考提前批次的录取结果是最先公布的,一般在8月初就会陆续公布结果。

提前批次的高考录取工作完成后就是要进行本科批次的高考录取工作了,一般在8月中下旬左右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录取结果会陆续公布下来。最后就是专科批次的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了,一般专科批次的高考录取结果会在9月中下旬之前完成录取工作。可关注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详细准确信息。

三、四川文理学院学校介绍

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东部达州市,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高校,目前是川东地区唯一省管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00余平方米(莲湖校区666000多平方米,南坝校区43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30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5亿元。现有各类教职工1200余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5000多人,留学生65人,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生。 现设文学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 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努力构建学生通识核心知识、通识实践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复合素质培养七大知识体系,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注重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建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 程技术中心,建有巴文化研究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书法艺术研究院等近30 个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等22个科研团队。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吸取古今优秀教育理念和中外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川 东,服务四川,面向全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致力于“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让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学生终身;让良好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基本的创业能力成为学生成功腾飞的坚强翅膀;让有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有职 业操守与专业能力、有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有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人,成为每一个四川文理人的自觉追求。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水平、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为目标,以规划和建设硕士点为重点,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化工环保、教师教育、康养旅游、财经管理、政治法律、生态建筑等八大学科专业群建设。现有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等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广播电视编导、机械工程、美术学、小学教育等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教学改革 作为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院校,学校建有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7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354项,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理论物理、数学建模教研室等34个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国新文学史、外国文学、高等代数、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版画、材料力学、非线性编辑等9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和88门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 学术研究 学校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奖励和资助重点科研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开办“秦巴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聘请35位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增强科研团队实力。鼓励教职工申报 高级别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鼓励团体攻关和产学研用合作,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41项,市厅级课题1580多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60项,3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5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和秦巴文化研究。中心组建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秦巴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先后完成国家和 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承担达州市政府课题1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区建设研究论文200余篇,向省市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32期,有17期获得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多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达州及周边特色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产品研发、药物筛选与合成、环境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0篇,被SCI收录近40篇。 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要针对企业在水泥、电力、钢铁等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固体废物,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且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工业锅炉等生产设施,实现固废的无害化处置与部分资源化。 学术资源 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有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藏有《四库全书》《中国野史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今丛书,有《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报刊影印件和《大成故纸堆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2个。建有《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四川文理学院数字图书馆》等特色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CALIS、 CASHL等信息机构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系,是川东地区文献资源与情报服务保障中心。 公开出版物 学校公开出版《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