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作文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

思而思学网 2024-06-06 08:45:39

2024年高考即将开始,今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要在高考结束后才会公布,其实,每年高考作文题目常常会涉及到当前的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所以平时应当多关注新闻、社会问题等,培养对社会的敏感性,高考作文更注重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平时的积累非常关键,以下小编整理了往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以供参考。

2023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试题通过链接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依次明确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再建立思维链条,确定中心立意。考生可以先明确“自己的空间”的内涵,既可以指现实中的空间,也可以指向精神世界的空间。“希望有”是青少年的一种意愿,一种现象,说出了无数青少年的心声,会引发广大考生的共鸣。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中面临着自我发展、青春友谊、人际关系等各种困惑,也面临学习任务繁重、求学压力大等问题,有时会需要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而试题以“放松,沉淀,成长”定位,就是命题者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一种换位思考,是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所做出的善意表达,意在理解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作文试题呼应了这一要求。

附重庆高考作文范文

青春的心呼唤本我的栖所

当代青少年“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需求愈发普遍。对具体空间的需要本质上反映了对心灵栖所的寻找。而这青春心灵的居处,最终由本我的孤独来灌注。

自己的空间能将青少年从群体文化的蒙蔽中解放出来。一个人的生存固然离不开群体,正如群体离不开个人。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的证词在如此程度上背叛了事实的真相,我们无法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群体不可避免地给个体的认知戴上有色眼镜。当代青少年生长在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下,一个人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都避不开群体生活,更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群体文化,更易被茫茫大众的喧嚣裏挟。一个自己的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从过量的信息摄入和他者的影响中喘一口气,在迫切探索世界的年龄里,消化和整理外界信息,形成客观的世界观。

自己的空间是盛放创作的容器,自我表达式的创作乃至创造则是青春的解药。好文章出自孤灯下,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同样鲜明地提出“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写作最关键的条件之一。从群体文化的窗纱中挣脱出来后,我们得以思考之后的创作;青少年得以探究不曾被模糊的真知更得以面对青春期的好奇发问——“我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对人生的迷惘和恐慌无法得到回应,就会生发青春的症结——冲动、忧郁和无所事事,好像“垮掉的一代”。但自我表达的创作让这些疑问得以被思考,青少年的处境得以被主人公自身重新审视。创作和创造在自我的空间里得以进行,它们也在创造人生的意

义。

自己的空间让青少年直面孤独,而孤独是生命完满的开始。作家刘亮程说过:“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落在我们生命中的雪花,只有自己能数清,所以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一个好容易坐在自己的空间里的青少年,可能会静静地想起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可能会在古人描写的境界中体验孤独,认识孤独,但他并不会感到寂寞。因为他在自己的空间里与自己对话的时候,会明白孤独是生命的责任,只有担起这份责任才能通向成长。

青春的海浪需要作为自己的空间的湾,青春的心呼唤独立的栖居,呼唤独处中孤独的成长。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