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去极端化心得体会【二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04 09:19:06

 去极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族团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去极端化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党员去极端化心得体会【篇一】

为将系列“去极端化”宣传手册学好用好,哈密市住建局以点带面进行辐射,三项举措,全方位向职工宣传了“去极端化”相关知识。

一是开设去极端化专题党课。党委副书记杨兆兵同志紧紧围绕“去极端化”这个主题,以《正确把握“四管齐下”的内容方法》《如何用好“五把钥匙”》等系列手册为主要内容开设专题党课.让广大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认清什么是宗教极端及其危害,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辨别力和抵抗力。

二是举办了一次“去极端化”知识测试。结合《正确把握“四管齐下”的内容方法》《如何用好“五把钥匙”》等系列手册,召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次“去极端化”知识测试。以此为契机再次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反复学习了与“去极端化“有关的各类文件及“五个宣传册”。

三是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结合《正确把握“四管齐下”的内容方法》《如何用好“五把钥匙”》等系列手册,通过学习要求党员干部结对子、找朋友,写心得体会,并在每周五学习中要求党员干部面对面谈感受,通过谈话谈体会,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意识到“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只有稳定才能和谐,才能建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党员去极端化心得体会【篇二】

一团金银川镇党委在抓“去极端化”工作中,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坚定不移”要求,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用“文化钥匙”“去极端化”的方法路径,本着“基层重要、群众为先、民生为本”的理念,以树人立心,在“管、聚、惠、实、融”上精准用力,扎扎实实抓好“去极端化”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建强支部,在“管”字上用力

(一)抓阵地,发挥组织作用。一团金银川镇现有少数民族人口8000余人,2010年“撤场并队建连”改制以来,先后投入520余万元,建成5个集文化、娱乐、电教、双语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投资1400万元建成师市一流“四馆合一”的文化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培训、婚丧嫁娶活动等多种需求。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和建强6个少数民族单位党组织,为每个单位核拨党建经费10万元,确保有活动场所,吸引农民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二)抓班子,发挥核心作用。选优配强连队党支部书记,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每个连支部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明确了以强服务、抓稳定、促增收为主要任务;选择公认度高的党员和群众担任村民小组长;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每年招录12名高素质的维、汉“双语”大学生;建立了民、汉干部挂职、交流轮训制度;构建了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为主的服务群众队伍,使党支部手臂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和“最远一户人”。

(三)抓考核,到人管用有效。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分片包干“一揽子”工作法责任制,党员干部按照区域划分片区挂钩到户,考核指标量化到人,对管辖区的农民进行“计划生育、宗教管理、综合治理、致富增收、社会稳定”等内容全面负责,考核结果与年薪直接挂钩;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农民个人信息档案,定期走访排查、及时核对信息,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二、坚持文化引领,在“聚”字上用力

(一)抓媒体引导,建好信息平台。团镇自筹资金260万元为民族单位架设有线电视光缆,免费为农民群众安装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自筹资金100万元开通自办维语调频广播节目,坚持每天3次定时播音,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大政方针,规范文化输入途径;配备完善了农家书屋,充实维汉“双语”书籍9000余册,每年为少数民族党员和农民赠阅10万余元维文报刊。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宗教人士和农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参观七一八团屯垦纪念馆,举办演讲会、研讨会、报告会、推进会等,加强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民族宗教理论、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五观”、“三史”、“五个认同”等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构筑牢固的。

(二)抓文化引领,打造思想引擎。围绕“广播响起来、国旗飘起来、国歌唱起来、美丽的长发飘起来、麦西来甫跳起来、宗教氛围淡下来”的目标,由民、汉同胞组成“金艺”业余文艺演出队参加团镇重大文化活动,如:“金银川之春”文化艺术节、“激情广场大家乐”等文化体育活动,做到周周有歌声、月月有舞姿,全年演出40场次;举办少数民族农民趣味运动会,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举办民、汉群众麦西来甫、时装走秀、家庭才艺表演、广场舞比赛和“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利用各种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符合团镇民族团结、兵地融合、359旅718团军垦文化特质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创作活动,自编自演的《民族融合一家亲》、《夸夸我们的金银川》、《我家的麦西莱普》等歌舞剧、快板和小品脍炙人口。

(三)抓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大会表彰、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等形式大力宣传少数民族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分子,营造出人人尊敬先进模范、人人争当先进模范的浓厚氛围。先后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22人(次),勇救汉族落水老翁的达吾提•达依木成为国家、兵团、师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6连清真寺和伊玛目分别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和谐寺院先进集体、“五好”宗教人士;在交通要道、路口建成标兵人物宣传牌400余个;深入开展学习“尤良英”活动,评比表彰“尤良英”式拾花工和“四个一起”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40人,在巴扎天大张旗鼓表彰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四老”人员。

三、坚持民生为本,在“惠”字上用力

(一)抓精准帮扶。积极落实“三个一千”项目资金,修建防渗渠道11.662公里,修建渠系建筑141座,清挖排渠35公里,机耕道19公里,土地平整5226亩,推广滴灌9200亩。借力师市“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投入4.1亿元,新建新黄宫社区保障性住房576套,启动新皇宫社区保障性住房室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危旧房改造90户;开展饮水工程的辅助设施建设和民族单位农用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完成民族单位37.6公里重点道路建设项目;20连、21连内部道路硬化、绿化和文化墙建设,建成少数民族单位门诊、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种植核桃园1380亩,吊干杏170亩。建成1.7万平方米养殖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改造老果园600户,新种植葡萄、杏子、核桃520户,新建小拱棚800个并种植蔬菜,挂牌成立畜禽养殖合作社;民族单位营业的商铺共76家,跑运输的大车120户。

(二)抓创业就业。变“输血”为“造血”,借助“访惠聚”力量,组织少数民族单位青年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3200人,邀请驾校到民族单位开展汽车驾驶培训220人,拖拉机驾驶培训380人,裁缝技术培训50人,洁丽雅公司培训就业104人,金盾保安公司培训就业115人,团镇各学校、加工厂、各民营企业等就业161人,吸引40余名妇女加入妇女刺绣、编制、缝纫创业合作社,目前已成立4家。建设民族风情街,扩建新皇宫社区农贸市场;扶持妇女缝纫合作社,稳步推进就业创业。

(三)抓教育、民生质量。实施少数民族青少年就学补助政策,投入1500余万元,巩固落实好民汉合校成果,开展民汉学生、民汉教师的互帮互助,提高民汉合校后14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落实优抚救济、免费接生、免费义诊等政策,坚持100%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四、坚持法制约束,在“实”字上用力

一是建立固定宣讲队伍。由机关干部、连队党员、干部、爱国宗教人士、专家教师等骨干组成的宣讲队伍,围绕国家法律法规、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等,常年开展大宣讲活动。二是营造舆论氛围。在沿街设置宣传版面、横幅125个(条),张贴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活动的75种具体表现》等海报、宣传手册5000余份。三是开设“去极端化”大讲堂。开展文化“诉苦”活动,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定期召开信教群众座谈会,由宗教人士揭批宗教极端化违法犯罪的本质和危害,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谬论,筑牢思想防线的铜墙铁壁;采取重点人员集中培训与全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举办4期少数民族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暨“去极端化”强化培训班,对共计2000余人次少数民族群众采取集中宣传、个别谈心、半封闭式教育培训,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由团镇党委安排,各单位党支部积极邀请地区老师围绕“去极端化”的主题开展各类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培训,做到全民参与。今年3月20日上午,师市和团镇党委特地邀请自治区依法治疆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自治区伊斯兰协会副秘书长、自治区监狱系统去宗教极端化专家组组长阿不都瓦依提?赛迪瓦卡斯老师围绕去宗教极端化给近6000名少数民族群众做了精彩的宣讲,宣讲过后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纷纷积极在讨论会上发言,言辞诚恳,内容丰富,并撰写了很多高质量的心得体会。四是不定期开展打击暴力恐怖音视频非法宗教出版物专项行动。收缴各类书籍、点读机、音像制品等640个,支部与干部、小组长、农民层层签订《严禁传播暴恐音视频承诺书》1173份,坚持开展非法地面卫星设施清理整顿工作,集中拆除非法地面卫星锅35个。五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开展 “五好宗教场所”、“五好宗教人士” 、“平安和谐寺院”、和“模范教区”的评选,引领信教群众正确信教,转变思想,发展经济。

五、坚持深化“四个一起”活动,在“融”字上落脚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抓五月,促全年。大力推进兵、地和民汉单位、民汉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团镇连队、社区、学校、医院和少数民族单位之间开展互助共建“四个一起”活动;各级干部中常年开展“交朋友、结亲戚,民汉互助一家亲活动”,对少数民族坚持“四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遇急事必访、家有红白事必访,为少数民族亲戚排忧解难300余件,就医看病和助学捐资20余万元;与12个周边县乡签订共建协议,切实把农民群众的注意力和关切点引到思发展、谋富裕、促和谐上来。

“去极端化”工作需要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一团金银川镇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战略部署,找准聚焦点,创新思路,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打赢“去极端化”的这场“硬仗”,为全面构建和谐大美金银川做出不懈的努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