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范文【优秀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08 07:24:49

广大共产党员、各族干部群众包括信教群众都要增强识别宗教极端化的能力,提高与宗教极端化作斗争的自觉性,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去极端化” 的斗争之中,在全社会形成对宗教极端化和暴恐分子同仇敌忾、人人诛之的局面,同心同力,坚决打赢“去极端化”的人民战争。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局组织的集中学习中,多次聆听了关于“去宗教极端化”的专题讲座,个人也通过报纸、互联网学习了关于“去宗教极端化”的相关文章。

通过深入学习,使我对“宗教极端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清醒地认识到:宗教极端化思想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主义、非法邪教分子家用宗教名义,歪曲宗教正道教义、篡改甚至捏造教义、宗教史,鼓吹暴力极端思想,是“三股势力”用以煽动、蛊惑穆斯林和其他群众的极端谬论思想,在其极端谬论思想的煽动、蛊惑下,使不明真相的信徒、群众盲目的信奉宗教狂热,以达到其控制受其极端思想毒害的群众的精神,甚至采用各种残忍的威逼胁迫手段,操纵受害群众充当其制造暴力恐怖事件、进行分裂破坏的工具,挑起宗教纷争、民族仇视,破坏社会和谐安宁。

宗教极端主义,为达其罪恶目的,不择手段,无视生命、残害无辜,制造血腥事件,鼓动恐慌动乱,妄图伺机实现其分裂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颠覆制度的罪恶目的。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的渗透和扩散,一方面是近年来境外极端主义思潮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以及新型社交工具,不断向新疆以穆斯林社会为主要对象,进行传播侵染,造成了传播污染和思想侵蚀;另一方面,境内外“三

股势力”与地西方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大肆宣扬暴力极端思想,推崇宗教极端崇拜、蛊惑极端的宗教“圣战”思想,宣扬荒谬的“世界末日论”,误导、唆使群众相互仇视,制造血腥恐怖事件,扬中损害了宗教 正道形象,破坏宗教和谐,蓄意家化矛盾。宗教极端主义的罪恶行径和目的,是完全和宗教正道教义背道而驰的,是侵害各族人民利益的毒瘤!因此,中央和自治区对极端宗教思想和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的举措是对各族人民利益的坚决维护!是完全正确的!面对当前新疆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形势。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念,积极地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 坚定信念,增强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侵蚀的自觉性和敏锐性。

作为一名食品药品监管干部,更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擦亮眼睛,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破坏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统一的犯罪,要敢于发声亮剑,责无旁贷地履行维护群众利益的职责,努力践行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范文(二)

疏勒县围绕“去极端化”工作目标,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扎实推进“文化强县”战略,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发展多元文化中广泛凝聚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深化“去极端化”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一、宣传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筑牢共有精神文化家园把经典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引导各族群众明理向善、正本清源,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建立以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龙头,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工)委、县属企业党组织、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全员跟进的金字塔式、链条式学习体系,引导领导干部并带动全县干部群众吸收文化精髓、提升文明素养。

二、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疏勒历史博物馆?张骞纪念馆,教育各族群众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整理发掘群众耳熟能详的热比娅?赛丁爱情故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弘扬兵城历史文化,融洽军政军民关系

疏勒是全国闻名的“兵城”,疏勒投入资金建设完善双拥展厅,作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国防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向各族群众免费开放。全方位宣传双拥工作和国防知识,表彰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好军嫂”、“双拥好公民”,积极营造“榜样在身边,双拥我有责”的浓厚氛围,不断融洽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建设家园、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

四、总结提炼援疆文化,强化爱国感恩意识以打造援疆文化为抓手,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疏勒县建设发展成就和各族群众新生活新变化,不断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信念和决心,强化各族干部群众爱国感恩意识。

五、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打牢各族群众共同奋斗思想基础每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春节文艺晚会、诺鲁孜节文艺汇演等系列节日庆祝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党员干部“三个带头”意识,即:带头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带头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带头批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大做民族团结实事好事,排查解决各种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热点问题,打牢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学习去极端化心得体会范文(三)

为了进一步调研如何发挥好讲师团、宣讲员的作用,在结束了一天的考察之后,张春贤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专门与和田地委宣讲团部分成员座谈。

阿同古?热介甫擅长用文学故事和幽默的语言为大家解答思想中的疑惑;古丽巴哈?艾合买提在宣讲中用感人的故事进行感恩励志教育,让大家从思想深处“去极端化”;退休18年的吾买尔江?斯依提已经为60多万人义务举行了1593场“去极端化”宣讲,为信教群众讲清宗教正信;吾斯曼江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为基层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帮助大家增强法律意识;年轻充满激情的阿提克木?尼扎木丁深受“80后”、“90后”青年的喜爱,她通过宣讲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都是深受基层群众喜爱的草根宣讲员。

几位宣讲员在座谈中回顾宣讲工作、总结经验,大家都说,作为宣讲员,首先要不断自我学习,群众关心什么、对什么有疑问,我们就要学习什么、钻研什么,这样才能帮群众释疑解惑。在宣讲过程中,不能讲大话套话,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讲身边事、生动的故事,让群众明白道理,真正明白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自觉接受现代文化,自觉“去极端化”。

宣讲员们带着感情为基层群众开展宣讲,注重学习,善于发挥自身优势,把党中央精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与基层实际、群众身边的故事结合起来,用通俗的语言为基层群众宣讲,讲清宗教正信,帮助群众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在“去极端化”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希望宣讲员们不断学习,认真研究问题,深入到群众中了解大家在想什么、有什么疑惑。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宣讲员们要宣讲、解答的问题。要用生动的语言、用来自群众的语言、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

宣讲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吸纳更多人加入到宣讲员队伍中,通过宣讲,进一步为基层群众释疑解惑,进一步宣传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惠民政策,把大家的思想引向正确方向,凝聚社会正能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